第二百六十五章 野心勃勃申時行(第2/3頁)

朱翊鈞在派人大肆鼓吹時移世易,世上無萬世之法,或者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要是有利於自己改革的思想,全都可以拋出去。

借此推出新的思維,新的學說,以李贄開始鼓吹儒門心學,大贊公羊學派,玩一把大明的文藝復興,直追漢唐。

以此打下制度改革和思想改革的基礎,這是一個長久的大布局。

朱翊鈞親政五年來,一直在打破藩籬,各種離經叛道的事情沒少做,這也是朱翊鈞為什麽留下張居正所用大臣的原因。

這些人已經被罵為離經叛道了,在被罵一次也無所謂,破罐子破摔就是此理。

作為服侍朱翊鈞這麽多年的內閣首輔大學士,申時行雖然開始沒反應過來,可是沒用太久他就反應過來了,思考幾天之後,頓時覺得這是一次大機會。

曠世名臣,必有曠世之舉,自己如何才能有?

申時行一直沒找到機會,張居正在世之時,何等風光,自己為張居正之後的內閣首輔大學士,必然被其光芒籠罩,如果沒有驚天動地之舉,如何成名?

自己已經做到內閣首輔大學士為位子上了,追求自然不同,名留青史才是自己想要的。

只不過申時行一直沒找到合適的突破口,這一次他找到了。皇上既然想做,自己為何不能為皇上前驅,此舉不但能開先河以揚名,還能夠在陛下面前固寵,何樂不為?

至於名聲,申時行不太在意,何況此時如此應對,名聲會差?

百官一日三驚,自己拿出這樣的辦法,他們會不贊同?會不為自己揚名?他們不想要命了?對於自己來說,這只是一次動議,可是對他們來說,這是保命之法。

些許反對聲音,根本不必在意,自己又不是沒人幫忙鼓吹。

申時行相信,一旦此舉成行,自己必然名聲大震,既然如此,為何不能行險一搏?即便不成,也不過是一個倡議罷了,有何損之有?

可是一旦成了,上能結陛下歡心,下能揚名宇內,一箭雙雕。

話已經說到這裏了,申時行自然不畏懼在說透徹一點,索性直言道:“大明立過百余年,時移世易,很多事情已經不合大明當下了。”

“不言其他,單是官奉,大明開國之初,物產凋敝,民生艱苦,官員俸祿不但足以活命,而且是中產之資,可是放在當下呢?”

“眼下物產豐饒,物價攀升,人口大增,官生皆苦。”

“是以朝廷才有漲薪俸之舉,薪俸已然如此,何況關乎百姓存亡之律法?老夫準備向皇上建言,修整大明律,以合眼下。”

申時行如此表態,倒是讓所有人都愣住了。

無論是以前做大學士,或者是當上首輔之後,申時行從來沒有如此旗幟鮮明的做什麽。本就不是強勢閣老,突然來這麽一下,倒是讓大家有些不適應了。

甚至大家都在想,這是受到陛下影響了嗎?怎麽滿滿的都是陛下的做派?

只不過事關重大,又事出突然,一時間居然不知道怎麽回話了。

申時行見兩人不開口,繼續說道:“眼下百官驚懼,輿情洶洶,咱們內閣倍感壓力,如果不有所作為,如何對百官交代?”

聽到申時行如此說,兩人瞬間明悟。

大家都被申時行的言論給嚇到了,完全忘了初衷,大家今天為什麽聚在這裏議事,還不是為了安撫百官,內閣不能不出聲啊!

這麽大的事情,內閣不表態是不行的,那麽申時行之言,是否可為內閣之態度?

當然可以!

這一點沒人可以反駁,依照大明律行事,無人可以反駁,那就修改大明律。在這個時候,內閣拿出這樣的建言,豈止是果敢有擔當。

不怕建言不合理,就怕沒建言,成與不成的,讓百官去吵也就是了,只要他們不攻擊內閣就是好的。兩人在看向申時行的目光就不一樣了,百官似乎小覷了這位首輔大學士啊!

一直以來申時行給人的感覺和行事風格,基本上都是和善的,好說話的,可是現在看來,完全不是那麽回事。

“我以為閣老之言乃老成謀國之言。”余有丁作為申時行的鐵杆,內閣次輔,這個時候自然他發言,他的發言也很簡單,全力支持申時行。

“修改大明律,上可為大明長治久安之策,下可為安撫百官輿情之策。在當下這種情況下,當為最合適之法,我支持閣老之言。”

聽到余有丁這麽說,方逢時也知道自己沒話說,便也道:“那就按閣老之言行事吧!”

在京城輿情洶洶百官驚懼之時,內閣突然異軍突起,為百官發聲了。

原本大家都沒怎麽指望內閣的幾位大學士,申時行什麽德行大家都知道,和稀泥做和事佬還行,真的到用的時候,完全指望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