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天子劍

皇上下旨申斥內閣,頓時引起了軒然大波,也將事情推上了風口浪尖。百官更加瘋狂的上書,全都是請修大明律的。

一時間京城內外,百官空前的一致,即便偶有反對之聲,也很快被淹沒了。

這使得內閣首輔大學士申時行風頭無量,一掃泥塑首輔的稱號,被文官共推,聲勢大漲。賢相之名已經被喊出來了,只不過不知道是申時行自己喊的,還是別人給他喊出來的。

在這種情況下,宮裏面卻沒了聲音,朱翊鈞甚至連早朝都不上了。

傳出來的旨意也很簡單,朕偶感風寒,需要靜養,一時之間事情就那麽僵持到那裏了。這是朱翊鈞親政以來,第一次大事件。

因為是內閣倡議,百官附和,使得無數官員都像是打了雞血一樣,變著花的寫奏折,這等刷聲望的好機會,怎麽能放過。

躲在文華殿的朱翊鈞這幾天倒是很清閑,反正關於請修大明律的奏折,朱翊鈞是一律不看。現在朱翊鈞要做的就是等,等到整件事情被推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現在事情被推得越厲害,將來就越沒有轉圜的余地。

一旦自己被文官集體壓服,等到自己做事情的時候,他們就越沒辦法拿出祖制壓制自己。這一點朱翊鈞非常的有信心,如果還想強壓自己,自己就可以公然翻臉了。

與其關心這些,朱翊鈞還不如關心點別的,比如西郊的事情,王用汲也是在這種情況下入宮的。

“陛下,臣已經把人手給抽調好了。”王用汲躬身說道:“六部那邊也都打了招呼,只不過有一點臣有些擔心,那就是人手不夠。”

能在西郊修園子的,沒有一個好相與的,那些寺廟也一樣。

這一次皇上可不是光收拾修園子的大臣或者勛貴勛戚,而是要連那些寺廟也要動。除非是正經的皇家寺廟,也就歷代大明皇帝讓人修建的。

那樣的寺廟唯一的做法就是要頒發地契,把不合法變成合法。

那是大明皇帝賜予的,這個朱翊鈞不敢往回收。一旦將其他皇帝賜予的賞賜收回,必然天下大嘩,會讓天下心驚。

這種利益不大,但是臭名遠揚的事情,朱翊鈞是不會做的。

“好好幹,西郊弄完了就把整個順天府給朕查一遍。”朱翊鈞看著淡淡的對王用汲說道。

事實上現在大明的商業雖然很發達,可是大部分集中在江南等地,北方並沒有泛濫開。在北方,依舊是以地主士紳為主的經濟類型。

朱翊鈞做這一切,撈錢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目的是另外一個。

這個目的就是立規矩,敲打所有官商,為的就是商稅。商稅不收,工商業發展的越繁盛,對這個國家的傷害就越深。

南方海貿走私嚴重,每年從海外留人大明的白銀無法計數。

根據後世的統計,從明中葉開始,海外流向大明的白銀達到了兩萬萬兩之多。占到了這個時代整個世界殖民收入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說,歐洲國家使勁的殖民賺錢,但是財富卻流進了大明的腰包。

這種情況哪怕到了近代都沒有改變,直到鴉片泛濫,這種情況才被逆轉。

大量的白銀流入,使得大明從某種程度上解決了用錢荒,但是作為一個後世人,朱翊鈞知道的很清楚,這種情況對大明百害一利,弊端遠遠大於利益。

白銀的大量流入,使得富商巨賈的財富大增,流入的白銀基本上壟斷在他們手裏面。

這樣一來,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階級固化的也更嚴重,寒門別說出貴子,你連生存都變異常艱難。

如此大規模的白銀流入,會造成貨幣的貶值,通貨膨脹,導致物價上漲,普通百姓的日子就更加艱難了。大明社會的割裂也變得更嚴重,如此下去,烽煙四起已經是可見的事情了。

一旦稍有天災,脆弱的大明必然會淹沒在起義的浪潮裏面。

後世的人即便沒學過也都知道,超發貨幣的後果是非常嚴重的,大明雖然沒有超發貨幣,可是大量白銀的流入,大量物資的外流,比超發貨幣更嚴重。

如果生產力高,工商業發達,大量的貿易順差會使得國力大幅度的增強。

可是現實卻是現在大明雖然有了工商業,但是卻是以小農經濟為主,生產力遠沒有達到這種程度。通貨膨脹,貨幣上漲,加上無限制的土地兼並,必然導致小農經濟的崩潰。

作為小農經濟的主體,大明的普通百姓必然會損失慘重,一句話就是活不下去了。

如果這裏面有國家調控,收白銀於國,大力修建基礎工程,把這些錢還給百姓,促使他們完成小農經濟到工商業的轉變,那麽大明的國力必然會騰飛。

國家有錢,也可以把錢花在提高生產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上,不但能夠緩解危機,而且還是大明的機會,騰飛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