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推進(第2/3頁)

很多事情只是看東廠想不想知道,顯然法紀司的事情東廠就不能想知道。

如果自己私自探查法紀司的事情,張鯨估計自己得挨收拾,現在自己通報一聲也就完了。皇爺讓自己探查,自己再去做,否則就到此為止。

“不知道好啊!”朱翊鈞淡淡的感嘆道:“人生在世,難得糊塗。”

“皇爺說的是!”張鯨連忙說道:“奴婢明白。”

朱翊鈞點了點頭:“法紀司的事情就別管了,讓他們自己去做,你這些日子給朕盯著京城地面上,徐德不在,你用點心。”

“順天府的胥吏轉公務員要開始了,別出什麽漏子。”

“海瑞馬上就要就任五城都禦史了,他要做的事情你也知道,先讓東廠摸摸底,別到時候兩眼一抹黑,在被人給下了黑手。”

“海瑞都那麽大歲數了,要是被人下了黑手,估計就活不成了。”

聽了朱翊鈞這話,張鯨連忙躬身道:“是,皇爺,老奴明白,回去就安排人手,一定不會誤了海大人的事情,把所有人都盯住了。”

朱翊鈞點了點頭,這點事情讓張鯨去做,自然是沒問題的。

日子一天天的過,朝廷的事情也都在穩步的推進,新作物的推廣也進行的很順利。有了前幾年的推廣,大家對新作物接受起來倒是沒那麽費勁。

畢竟新作物的產量高,大興縣的試驗田的產量也早就傳遍了。

雖然街面上的種子價格有點高,可是還在可接受的範圍之內。勛貴和當官的開始種,畢竟他們才是最了解新作物的人。

公務員入住順天府,老舊的胥吏轉任公務員,張國彥進行的井井有條。

不得不說,張國彥做事就是穩重可靠,這些事情交到他的手裏面,不但沒有出問題,而且推進的很快,這個優點別人就比不了。

五城都禦史衙門在內閣和吏部的支持下,也建立的差不多了,只等著確認五城都禦史的人選,然後衙門就可以掛牌辦公了。

五城提督的人選也有,是朱翊鈞從稅務司調過來的,名字叫做方明。

這個人在推行官紳一體納糧的時候立過大功,升任了稅務司稅役總稅頭,這一次朱翊鈞把他調到了五城提督衙門,任職五城提督。

朱翊鈞看重他,倒不是因為他以前的功勛,而是因為這個方明膽大心細,敢做事。

這一點在五城提督衙門尤其重要,如果來了一個軟柿子,那在這個位置上什麽事情也做不出來。畢竟這邊的事情非常多,而且大多都是得罪人的。

稅務司王用汲也從南京趕了回來,江南的官紳一體納糧平靜的完成了,王用汲在南京的任務也就完成了。接下來朝廷在農稅方面,基本上就是維穩和繼續深化。

徐德和趙廉還在東南沿海清查通倭,倒是查了幾家為富不仁的海商,像甄家那樣的大案子倒是沒有爆出來。

朱翊鈞看著這一段時間的奏報,滿意的點了點頭。

天津港那邊,宋應昌也來了奏折,造船廠的修建也進入了正軌,預計入秋之前第一個船塢就能建造完畢,造船廠就能嘗試建造第一艘戰艦了。

皇家水師提督殷正茂也來了奏折,五千水師士卒整訓已經大半年了。

到現在為止基本上也進入了正軌,戚繼光的侄子戚金表現很好,用殷正茂的話說,戚金深的戚繼光的真傳,無論海戰陸戰都很精通。

對於訓練士卒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是一個難得的人才。

殷正茂在奏折的最後還請求擴編皇家水師,用殷正茂的話說,五千人完全不夠。現在五千人的整訓完成了,是時候擴編了,這一次擴編的目標是兩萬人。

朱翊鈞想了想就答應了,現在錢糧不是問題。

皇家水師那邊也的確需要人手,一旦船下水了,那就不是一艘兩艘,到時候臨時擴編,肯定是來不及的,現在正是好時機。

宣大那邊也來了奏折,曾省吾的宣府軍改已經快要進入尾聲了。

土地分配完成了,募兵制也完成了,一切進行的很順利。大同府的商稅也開始征收了,錢自然是非常的可觀。有內務府帶頭,其他的商人倒也不敢鬧騰。

新的互市,現在叫交易市場,也在進入五月的時候敞開了。

新的商稅也進行了試行,交易稅和營業稅是現在主要的稅額。毛紡廠那邊也一切順利,現在大家都在囤貨,入秋之後毛呢料子和毛線就會開賣。

萬歷十五年,雖然外面紛紛擾擾,可是大明卻一切都按照朱翊鈞的計劃進行的有條不紊。

山西太原,晉王府。

自從得到內閣大學士王錫爵要來晉王府的消息,整個晉王府都在準備。事實上晉王府還是有些害怕的,畢竟朝廷想要開藩禁的消息早就傳開了。

這位內閣大學士王錫爵就是力主開藩禁的,他也因為開藩禁而入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