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異端(第2/2頁)

“往往在遇到事情的時候,吃虧的是無私的人。”

朱翊鈞又看了一眼李贄,笑著說道:“有沒有覺得朕說的很亂?其實不光是說的亂,朕心裏面也很亂。在聽說了你的事情之後,朕就想著把你找來,一人計短,兩人計長不是?”

李贄默然,朱翊鈞顯然顛覆了他對皇帝的認知,可是他居然也被皇帝給說亂了。

自己的確有很多的想法,又很多的主張,也反對理學,反對禮教,可是從來沒上升到一國的高度。現在被皇上這麽一說,李贄也覺得迷茫了起來。

“和朕說說,你覺得怎麽辦才能滌蕩世間,才能夠使得大明富強興盛?”

“朕不想聽一些大而化之的東西,朕想聽具體的辦法。”

“董仲舒的大一統思想,開創了漢代的興盛,也得到了歷朝歷代的推崇。現在理學興盛,朕希望你也有一套自己的學說,能夠以‘富強大明,造福百姓’為基礎的學說。”

沉默了半晌,李贄緩緩的開口說道:“學生雖然也想了很多,但是陛下的提問太寬泛了,學生一時間不知如何回答。”

事實上此時的李贄還沒開始他的著述,雖然思想有了一些萌芽,但是很多主張還沒提出來。大部分也不過是稍稍有了一個概念,想讓他直接提出來,也是難為他了。

朱翊鈞看了一眼李贄,點了點頭說道:“朕準備做一些嘗試,不如你去看看吧!”

朱翊鈞口中說的,當然就是公務員制度,對於公務員制度,朱翊鈞除了行為準則,還給出了一定的思想主張。公務員的上崗培訓是三個月,一方面是培訓,一方面是篩選。

“你去做一個先生吧!”朱翊鈞笑著說道:“教導一些學生!”

李贄一愣,還是教書嗎?

雖然他不知道教的是什麽人,可是皇上費盡心力的把自己弄到京城來,必然不會讓自己單純的去教學生,這一點李贄還是能夠想的明白的。

“朕有一句話要先說在面前,心學不是講究知行合一嗎?”

“你正好去行一下,看看能不能邊行便知,或許在經過行之後,你就知道該怎麽做了。”

李贄躬身道:“學生明白!”

朱翊鈞再一次點了點頭:“所謂繩鋸木斷,水滴石穿,這個世界上沒什麽事情是一朝一夕的。傳播思想,讓人從不認同到認同,是需要時間的。”

“孔夫子曾經周遊列國的,但是他的思想也沒有被人接受。”

“不過孔夫子有弟子,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朕覺得你可以學學他。這一次過去,你可以試著收些學生,一種思想的完善,是需要傳承的。”

李贄再一次躬身道:“學生明白!”

交談的差不多了,李贄便離開了皇宮,朱翊鈞則有些意興闌珊。

事實上朱翊鈞看出來了,李贄有些想法,但是自己前面說的東西,比李贄的想法還要激進。比如關於人人生而平等的論述,關於法家的論述,李贄有些接受不了了。

或許此時的李贄還沒有到學術和思想大成的時候,即便是大成,李贄的思想也和後世相去甚遠。

只不過朱翊鈞實在是找不到好的學說,或者思想了,在這個時代,最具有前瞻性思想的就是心學的泰州學派。想要制造,或者改造出一個符合自己要求的思想,那麽也只有他們最合適了。

比如這一次招收的公務員,朱翊鈞對他們寄予厚望,這些人就是自己的班底啊!

從一個縣開始,拓展到一個府,然後在拓展到一個省,最後拓展到全國。當以公務員體制取代現行的官員體制,國家的整個整體就算是徹底改革完成了。

這個過程注定是艱辛的,注定是漫長的,不過朱翊鈞不會放棄,十年不行就二十年,二十年不行就三十年,早晚有完成的那一天。

朱翊鈞也明白,規定和制度是一方面,思想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這也是為什麽朱翊鈞要選擇李贄的原因。對於新招收公務員來說,李贄也算是一個考驗。

能夠接受李贄思想的人,他們才能夠接受自己的思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