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不一樣的張思維(第2/2頁)

朱翊鈞看著手中的奏折,臉上露出了一抹苦笑。

張四維啊!

上書贊成這一次政策的,基本上全都是張四維的人。

顯然張居正死後,張四維一直想攬權的想法沒能得到實現,一直在家裏面眯著等機會。在張居正的陰影下活了這麽多年,張四維自然不缺乏耐心。

這一次自己一提出來養士銀,張四維瞬間就覺察到了自己的機會來了。

這件事情肯定會引起軒然大波,也會引起無數的人反對,這就是他張四維崛起的機會。在廷議之上,張四維瞬間就下定了決心,第一個就站出來支持。

回去之後,張四維便開始動用自己的人,開始大肆鼓吹,而且上書表達自己的贊成之意。

朱翊鈞看著贊成的奏折,心裏面也不知道是什麽滋味。說實話,因為前世張居正的問題,朱翊鈞對張四維真的很反感,覺得他不是一個好東西。

雖然朱翊鈞也知道這是自己同情張居正的原因,可是那種感覺就是消散不掉。

不過這一次的事情卻又給朱翊鈞上了一課,人是會變的,而且很多人是沒什麽堅持,也沒什麽下限的。張四維所做出的選擇,只不過是他所處位置,做出的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

“陳矩,著內閣擬旨!”朱翊鈞看了一眼伺候的陳矩,淡淡的開口說道。

“都察院禦使李植,忠正耿直,勤於認事,不畏權貴,實乃都察院之楷模,擢升都察院右僉都禦史。”

雖然朱翊鈞知道,自己這樣做會讓一群趨炎附勢的人大唱贊歌,也會讓一群別有用心的人聚集在張四維的門下。可是在這個時候,自己需要這些人。

在推行這個政策的時候,只要支持自己推行,他們是什麽人,其實沒那麽重要了。

此時此刻,朱翊鈞終於明白皇上為什麽會任用奸佞了,有些時候,皇上也是沒辦法。你不認用他們,你想做的事情就做不到,這些人基本上沒什麽原則和底線,什麽都敢答應,也什麽都能答應。

“是,皇爺,奴婢這就去傳旨!”說到這裏,陳矩轉身就向外面走了出去。

“皇上,徐公公來了!”柳瑟來到朱翊鈞的身邊,躬身說道。

點了點頭,朱翊鈞直接說道:“行了,讓他進來吧!”

時間不長徐德就走了進來,恭敬的給朱翊鈞行禮道:“皇爺,你讓奴婢找的那個人,奴婢找到了!”

“說說吧!”朱翊鈞點了點頭,神情淡然地說道。

“李贄初姓林,名載贄,後改姓李,名贄,字宏甫,福建泉州人,嘉靖三十一年舉人,陽明心學泰州學派傳人,歷共城教諭、國子監博士,萬歷中為姚安知府。”

“在當上知府不久之後,李贄就辭官了,回了老家湖北黃安,住在耿定理家,撰寫一些讀史的文章,並教授耿家子弟。”

“李贄在麻城還多次講學,抨擊時政,針砭時弊,聽任各界男女前往聽講,並受到熱烈的歡迎。”

“奴婢曾查到,李贄曾言‘若朝廷有一個半個憐才者’出現,使‘大力大賢’的有才之士‘得以效用,彼必殺身圖報,不肯忘恩’。”

聽到這裏朱翊鈞笑著說道:“他這是說的他自己吧?不過這話裏面倒是有幾分士為知己者的意思,聽起來更像是春秋士人與主家的關系,倒是很有意思。”

“說說他的思想吧!”朱翊鈞笑著說道:“雖然陽明心學的泰州學派一直被斥責為異端,為士林所厭棄,但是朕還是挺感興趣,聽說他經常批評理學?”

徐德點了點頭:“皇爺,心學和理學不和也不是什麽秘密,泰州學派尤其激烈,他們對理學的批評很嚴厲。”

雖然這個李贄的很多言論離經叛道,可是他的救世目光依然放在朝廷上,好寄希望於朝廷的官員有“憐才者”,並且願意以“士”報之,說到底他還是一個讀書人。

從始至終他都沒有跳出忠君的思想,看起來更像是後世的康有為。

如果真的跳出了思維的桎梏,他應該鼓吹無君無父,而不是寄希望於朝廷。不過如果他真的鼓吹無君無父,朱翊鈞也不會派人查他,並且想用他,直接直接找人將他給弄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