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理想國(第2/2頁)

“對於自耕農來說,決定他能不能吃飽的有三件事。”

“第一件事情,是不是風調雨順,第二件事情,土地夠不夠,第三件事情,苛捐雜稅是不是重。”

“第一件事情就不用說了,第二件事情,如果他的田地不夠養活他一家人,那麽他就需要租住別人的土地,或者想其他的辦法來養活這一家人。”

“而苛政猛於虎,這個對百姓的傷害也是很大的。”

“所以朕覺得,要解決自耕農吃不飽飯的問題,風調雨順是老天爺的事情,但是可以盡最大可能的去幫助他們,比如開渠飲水,鑿井灌溉。”

“至於土地夠不夠問題,朕覺得一方面可以通過提高糧食的產量,推廣高產作物,例如土豆地瓜等等。另外一方面則是可以通過墾荒,以土豆地瓜的特性,很多以前的荒地,現在也能開墾出來。”

“可是即便如此,土地依舊沒辦法養活全家,怎麽辦?”

“那就要通過租種別人的土地,或者做工來補貼家用。”

“第三件事情就是苛政的問題,一旦官員橫征暴斂,那再好的日子,百姓也沒法過,想吃飽肚子,那就很困難了。”

朱翊鈞說完之後,端起茶碗喝了一口,然後轉頭看向徐文長和海瑞,開口說道:“不知道兩位愛卿覺得朕說的可有不妥?”

“臣驚嘆莫名!”徐文長感慨地說道。

海瑞則是一臉嚴肅地說道:“皇上說的很透徹,不但深入淺出,且高瞻遠矚,臣無話可說。”

“好,既然如此,那咱們就繼續說!”朱翊鈞笑著說道:“知道了這幾件事情,那朕就要問了,如果想讓百姓吃飽飯,朕該怎麽做,或者說朝廷該怎麽做?”

“第一件事情,興修水利,可以做,第二件事情,組織屯墾,推廣作物,也可以做。朕還想到一點,可不可以在縣內開辦作坊,不是小作坊,而是大作坊。”

“雇傭百姓來做工,然後給予工錢,用於補貼家用。”

“第三個,苛政,那就需要朝廷來嚴格要求官吏,需要完善的監察體制。”

“如果做到了這三點,那麽自耕農就能填飽肚子了,咱們在說佃農。”朱翊鈞指著佃農兩個字:“他們沒有土地,需要交繁重的低阻,使得他們的生活遠不如自耕農。”

“想要解決他們的問題,那就要從土地上下手。”

“首先就是佃租,朕覺的應該由朝廷出面厘定地租,按照田地等級來收取地租,豐年可上浮,災年則減免,但是上浮和減免的限度也可以做出規定。”

“如果超出這個地步,朝廷可以定其為非法租賃,沒收其土地。”

“如果任由土地荒廢,那麽荒廢一年之後,此地便為無主荒地,可由朝廷收回,從新進行屯墾。”

朱翊鈞說到這裏,海瑞開口道:“皇上,此策不妥,如果有人想要強占土地,便可誣告對方荒廢土地,一旦有官員包庇,那麽很多人的土地會被侵吞的。”

微微一愣,朱翊鈞想了想,點頭說道:“海愛卿說的對,這條不妥,那就先劃掉。”

“朕覺得佃農之所以租種土地,是因為沒有了其他的辦法賺錢,那麽這個可以為他們提供一條全新的思路。”朱翊鈞指著作坊開口說道:“這個就是作坊的好處。”

“如果佃農能夠在作坊裏面做工養家,他們也就不用租種別人的田地了。”

“在佃農有了另外一條活路了,地主也不敢過於壓迫他們。”

徐文長看著朱翊鈞說的作坊,沉吟了片刻開口道:“皇上是想讓商人開辦作坊?”

朱翊鈞搖頭道:“那樣只會肥了那些商人,朕是說由朝廷開辦作坊,官員管理,類似於朝廷的武備司,只不過給與在作坊做工的人以酬勞。”

“作坊生產的東西可以賣給朝廷,也省的朝廷從商人那裏采買了。”

大明的生產力很低下,很多東西都是很貴的,比如書和紙張,雖然相較於隋唐已經很便宜了,但是窮人想讀書,還是很困難。比如海瑞海剛峰,他讀書的日子又啟是困難能形容的了的。

當大明生產的東西過剩,賣不掉,積壓,那就到了拉動需求的時候了,朱翊鈞是真的盼著那一天,拉動需求最好的方法是什麽?當然是殖民,當然是對外戰爭,當然是對外傾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