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8章 燕雲(二十)(第2/2頁)

當然,這營州城內住著的不止是有漢人世家,也有契丹人,更有渤海人。

如今的渤海貴人多姓高,此刻一處高氏府邸的後院書房內,就有著幾個人,正小聲的說著話。

府邸主人高談為前檀州判官,因為身子不好,現在辭官歸鄉,但也因為做過官,與營州刺史蕭斡交好,在營州城內且是有著一定影響力的。

何況他是渤海人,如今這個時刻,矛盾最尖銳的是契丹人與漢人,渤海人就靠邊站了。

高談端坐書房上座,接過一杯茶,淡淡的茶香沁人心脾,這清茶喝慣了,卻比茶餅更惹人愛。

房門被關上,外面有著心腹之人把守著,不會有人靠近這裏,一撮人接著放心的繼續聊著剛剛的那一個話題。

書房裏,除高談這位前判官外,且還有著一個叫高倉的主記,一個彥姓的參軍,以及幾個城內的渤海官員。

“諸位,剛才說了那般多,怕不是今夜裏前來的目的?既諸位齊聚於此,又恰逢著這時,老夫以為,且還是開誠布公的談一談!”這個時候再藏著掖著,怕是要誤了卿卿性命。見自己這麽一說話來,面前的幾個人都沉默下來,高談微微一笑,也不著急。

彥佳清了清嗓子說道:“談公切勿氣惱。我輩今夜既來尋您,自有著重要事宜相商,只不過這事關乎著我們的性命……故而遲疑。”

“彥參軍,有話請講就是,今夜所說之話,定不會傳出府去。都這般境地了,老夫卻也不願去為契丹殉葬。”高談露出淡淡的笑,做出承諾。

“哈哈,得談公如此言語,彥佳自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今夜裏我等來見談公,卻是知道談公素來與蕭太守相熟。如今就值改朝換代之際,談公就不願博上一把,為新朝建功,亦在來日好有個嶄露頭角之際會?”誰都知道高談的病已經痊愈,之所以不出仕,非是無心仕途,而是眼看著契丹國祚有缺,那該是對耶律家多忠心耿耿,才會去想著報效朝廷,扶保大遼?

高談放下手中茶盞:“你等是要我去說服蕭太守?”營州刺史蕭斡,與高談素來交好。

高倉用著低沉的聲音說:“談公,如今遼帝被俘,營州危如累卵,某可不信那蕭太守便一心效忠舊國,寧死不悔。”他蕭斡平日裏可不是這般耿直之人。

一個在國難之際且還要從軍餉軍糧上下手的人,真的會對大遼忠心耿耿嗎?他們都覺得可能性是極小的。但他們與蕭斡沒有直接溝通的渠道,若直直的就去說降,平白無故的不怕嚇著人蕭斡了嗎,那般做更大的可能是把自己撂進去。

是以,他們就想到了高談。

同是渤海人,與蕭斡素有交情,若是能把蕭斡說服,行使那方便來,怕是營州在中原天兵抵到之前,舉旗易幟,亦非是不可能的。

“薊州、平州、灤州皆已經易幟,現下大遼大事已去也。營州北有女真,東南皆臨大海,西路則是中原大軍,必無幸存之道理。你我幾人,都是本地世家出身,不僅當有盡忠之責,亦有庇佑宗族及一方百姓平安之責。現今遼帝被俘,大遼已然煙消雲散也,那就當以庇佑此地生民為上。”

南京道的渤海人漢化且還是挺深的,尤其是那些貴人。看看眼下的這高倉的話語,活脫脫一既要當婊子又要立牌坊的無恥文人之嘴臉。

“中原天兵素有仁義之名,可對堅守不降者,亦會動輒誅殺滿門,毫不留情。談公果真要待到城破之時再閉目等死嗎?真若起了兵戈,城內世家恐將十去七八,而內中漢人世家又會占個七八。皆是天兵焉會不怒?他們都是漢人啊。”

“我等素來知曉談公與蕭太守面前有著幾分薄面,望談公能早早勸說太守早做打算,保的營州城內安穩,即可謂大功德矣!”

很顯然,這些個渤海官兒,心中依然丟棄了契丹。他們連女真都能跪舔,名頭形象都遠勝過女真的中原王朝如何不能跪舔?

高談這幾日雖在家中閉門枯坐,卻對城內局勢頗有了解。就如彥佳所說,自覺身子骨尚佳的高談也早就打算趁著眼前良機,博上一把了。

“且容老夫去試上一試。但願上天保佑,體量我這一顆真心,能叫蕭太守棄暗投明。”

稍後一群人商議的就是以防萬一了。“一旦事不可為,便齊齊發難。先布下人手,一遭事發,不管是放火也好,大喊大叫引動人心也罷。橫豎要叫城內亂起,挑起契丹漢人二者沖突,以便我等逃出性命,不然我輩闔族性命盡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