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陸謙日常(第2/3頁)

“回稟陛下,各地安保局已經上奏,共斬殺、逮捕賊子六百五十一人,為首者多已落網,涉及地方士紳、商戶等一百零三家,還有些零星的正追查。”朱貴連忙躬身回著。

“差不多就可以。不要矯枉過正,不要進一擴大牽連了。”陸謙說著。

朱貴稱是退下。那就轉而進入下一個議題,新幣的推廣。

這金銀幣的推廣已經有幾個年頭了,可以說是效果甚好。就如前者所言,金銀幣的重量、成色統一,按數使用一目了然。

而民間的金銀錠呢?或者更改說是金銀碎塊,如電視劇上的那一錠錠金元寶、銀元寶,現實中是很少有的。而且元寶本也是蒙元時期的所處。

民間的塊銀碎金大小不一,重量不同,成色亦不用。那一貫銅錢兌換的可是一兩紋銀,而紋銀就是現下時代的一種標準銀,成色在九五左右。那麽說來,誰若是拿著成色只有九成甚至是九成且不足的銀塊來買賣交通,那豈止是一丁半點的費時費力啊。

世上流通的成色不一的銀兩很多,有元絲、青絲、白絲、水絲、西鏪、石鏪、柳鏪、茶花、茴香、單傾、雙傾等等。這著實是金銀類貴金屬在現實中流通的一大障礙。現下陸齊銀行將這些種類不同需要折算的貴金屬,化作全國統一的金銀幣,那何止是一個方便啊。

“回稟陛下,銅元和金銀幣,都已流入世間多時,先是充當官員和將士俸祿而發放,因此在百姓中甚是有信譽。兼之朝廷威望日隆,其流通逐漸增多,反響很是不錯。”雖然還不至於取代了銅錢,但已經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錢荒帶來的壓力。

這是真的錢荒。雷打不動的銀銅兌換比額,在去歲秋後竟從1:1000變成了1:900,甚至更進一步的爬倒了1:850。雖然這只限於齊魯,並且很快就恢復回了原樣。到是紙幣,因為有官府背書,幣值始終堅挺。如此倒是如同打了一個好廣告一般,為紙幣市場開拓出了新空間。

如此情形只持續了兩個月,因為如此情況一出,那中原、冀北、淮南的銀錢就都流通進來了。如是便就在年前時恢復了原樣,還叫陸謙趁機小賺了一筆。

可是齊魯之地的錢荒卻並沒得到實質的解決。監管銀行的柴進提議加印紙鈔,被陸謙否決了。他對紙幣抱以厚望,不敢叫它受半點波折。那般情況下他更傾向於維穩。誰叫他對經濟學是懵懂無知呢。因為不明白,才有敬畏。

“今歲春季各地分行、支行共收聚各色金銀一百一十四萬兩,出黃金十三萬兩,白銀八十一萬五千兩。較之上一季,同比增幅22.7%。”最後那個表達方式明顯是陸謙帶來的影響。

“那化金化銀化銅私鑄、造假一事,情況又是怎樣?”陸謙再問。

“有利可圖自然有人犯險。然峻法嚴刑之下,誰個不怕?今春因私鑄金銀幣,已有百多人獲罪被捕,更抓捕造假幣者二百余人,按陛下旨意,已各有處置。此等事兒,臣想零星或許有,但成規模者斷然無有的。”柴進當初一樣玩過私鑄,很清楚此間的利潤和便利。而現在銅錢變成了金銀幣,期間利潤之大,足可以叫人不顧一切。

一事議過後再有一事,這就是陸謙的日常事。

其內有不少重要的事,就好比江南各行省的劃定與正堂官員,比如那稅務、戶部的季度總結,但也有許多雜事。

“黃潛善。”

“臣在。”

“你隨在朕左右,多有功勛,不可不賞。”陸謙手中拿著一道奏疏,卻是宗澤送上的,其上標志出了一個個空缺,和相應的州府情況。縣一級官員,是不需要陸謙來操心的。

“我這兒有兩個選擇,一在蘇州,一在明州。你欲作何決斷?”陸謙不給黃潛善多余的時間,這實則也是對他目光的一次考試。

那明州也就是寧波,雖名氣遠不如蘇州,但在早前時候,趙宋開市舶司諸多,可其中最出名者卻是廣州、泉州和明州,堪稱如今時候中國的三大外貿港。

尤其是陸齊現下的貿易政策,那是極大地激發了番商的積極性。須知道,早前趙宋對於番商雖多有優待,比如在各外貿港口設立規模巨大的番貨市場,時稱“番市”,定番商聚居處為“番坊”(也稱“番巷”)。甚至還允許番坊興辦“番學”。趙宋還制定“番商犯罪決罰條”,番商犯罪,徙罪以上者,由地方官決斷;杖罪則由地方官府審查核實後,送交番長按海外國家管理懲處,因為宋朝杖罪打臀部,海外國家則打脊背。

而陸齊卻即廢番坊,又廢番商犯罪決罰條,還禁止傳教。態度上與趙宋是雲泥之別。還定下了關稅,甚是叫人肉疼。

然而司法上的嚴格,換來的卻是商貿上的自由。

之前中外貿易,輸入中國的舶來品,都必須由當地市舶司按規定“抽解”(征稅)和“博買”(征購)。抽解就是稅金;博買就是官府以低廉的價格收購大部分舶來商品,再編綱運送榷貨務,由官方掌管其流通和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