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攀山(第2/3頁)

陸和拱手道:“還請將軍教我。”

甄隨連哼了好幾聲,這才想出回復之言來:“若沿路而取,斷然是不成的,不要說閣上放箭,可以覆蓋通路了,即便滾一兩塊石頭下來,我軍亦必傷損慘重,且難以前行。只可如我昔日攻仇池山那般,攀巖而上,奇襲閣後……”

陸和早瞧出來那蠻子是“煮熟的鴨子——嘴硬”了,心中暗笑,口中卻揶揄道:“將軍慎勿孟浪啊,我看此山絕險,與江南乃至隴右之山盡皆不同,除非神仙,怕是無人能夠攀緣而上——將軍亦不能外吧。”

甄隨平生最受不得激,當即瞠目道:“誰說只有神仙才能攀上此山?老爺這便攀給汝看!”當即下令部曲割藤搓繩,以助我去攀登劍閣。

陸和一開始只是跟旁邊兒揣著手瞧熱鬧,等發現甄隨要來真的,方才大驚,急忙勸阻,說你是國家上將,怎麽能夠冒這種無謂的險呢?萬一有所傷損,可怎麽辦啊——“閣上必有守軍,但射幾支箭下來,將軍雖著重甲,恐也難禦。”

甄隨撇嘴說你這就外行了吧,既要攀山,怎麽還能著甲?多一層累贅就多浪費一分力氣啊——“我只試攀此大劍山予汝看罷了,至腰即止,豈會孤身一人前去攻閣?況且我等匆匆而至,閣上守軍必未聞警,多生懈怠,怎可能瞧得見老爺?”

於是不顧陸和的反復勸阻,執意脫卸了衣甲,光帶著一柄短刀,背著一卷繩索,便去攀登山崖。陸和等人仰首而望,只見甄隨偌大的身軀卻跟個猿猴一般敏捷,轉眼之間便攀上了十數丈高,身影漸行漸小……

陸和一顆心懸在嗓子眼兒裏,忍不住雙手攏在口邊,朝上大叫道:“將軍果然有攀此山之能,我知之矣——還是就此下來吧,我等須盡快趕回南鄭去才是……”

話音未落,只聽頭頂“忽”的一聲,旋見一塊磨盤大的石頭直墜下來,陸和匆忙抽身,好險未被砸中。旋即擡眼,就看見甄隨也抱著腦袋滾下來了……

……

陸和將甄隨輿歸南鄭,陶侃見了,雖感惱怒,卻也覺肩上多少松快了一些。

怒的是尚未出兵,即損一大將,這特麽實在是太不吉利了呀!蠻子你瘋了心嗎?身為大將,竟然孤身一人跑去爬山?

不過,倒也沒人再跟我擰著幹了。

陶侃久在軍中,統禦諸將,自然知道舊關中軍裏,只有這個甄隨最難駕馭,雖說聞戰便喜,無須催促,但當你想要收兵的時候,卻往往勒不住那廝的籠頭……故而陶侃請求增兵,上奏中是點了陸和的名的——那小子可要聽話說了,勇而能知進退,實有古名將之風——雖然知道甄隨擅長山地戰,卻故意不提蠻子的姓名。誰想到中朝還是把他給派來了……

果然,那廝一來,就特意跟自己擰著幹,仿佛只要他甄將軍領兵往前一沖,巴氐便會聞風而降似的,壓根兒不必考慮什麽戰略規劃和戰術運用。

這回完了吧,摔殘了吧?也好,那我便如前謀劃,挺進三巴,你的兵我帶走了,你自己就老老實實留在南鄭城裏養傷好了。

然而甄隨既然沒摔死,又怎可能老實呢?軍將開拔,他便命親兵用門板擡著,來見陶侃,請求陶侃分派一支兵馬,讓他去往劍閣。

陶侃氣得臉兒都綠了,當即呵斥道:“將軍勿再胡言,以卿今日之狀,如何還能將兵啊?且既連將軍都攀不上劍閣,遑論他人?!”

甄隨拍拍胸脯,說:“我不過摔折了腿,又未摔死,如何將不得兵?雖不能騎馬,反正這蜀中險道,本來就不便跑馬……”眼見陶侃轉過頭去,不想再搭理他,便急匆匆地說道:“我也不求攻克劍閣,但率一軍西進,總可以為陶帥分薄氐寇之力吧!”

陶侃聽了這話,面色稍霽,細細一想,此言卻也有理……

從來用兵虛實相生,奇正相成,我若只一道而向巴中,氐寇必然全軍來逆;而若是分兵去威懾劍閣呢?對方也必然分兵應對啊。而且甄隨之名響徹天下,說不定比我的名氣還大呢,則西行軍中若張其旗號,多半會使李氏誤以為這一路才是正兵,攻取巴中的反倒是疑軍,那我所受的阻力不就要小得多了嗎?

此去巴中,幾乎是傾巢而出,南鄭城中光留下一些文吏,肯定沒人能夠約束得住甄隨啊。那廝既然思動,與其等我走後專擅自為,還不如派給他一支疑兵呢——反正他也見過劍閣了,也爬過大劍山了,還摔下來了……再給他幾個膽子,也不敢將此少數兵馬,直接去攻要隘吧。

於是便撥與一千兵卒,並且囑咐甄隨說:“卿可在此南鄭城中,好好將歇十數日,且待我與氐寇交上了手,再大張旗幟,佯作萬馬千軍,去向劍閣,或許可生奇效!”

甄隨當時滿口答應,可是等陶侃去後十日,他打算動兵了的時候,卻不讓士卒把自己的旗號給打出來——“老爺此去,不過做疑兵而已,雖至劍閣而不能下,若還張旗幟,豈非壞了老爺一世英名麽?這世上豈有老爺打不下來的關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