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石趙復興?(第3/3頁)

——司馬承本是譙剛王司馬遜的次子,譙定王司馬隨之弟,是無緣承襲王位的,但其侄司馬邃已為石勒殺害於寧平城中,世系就此斷絕了。

桓羆一力慫恿王廙趁著周訪之死,再伐漢中,司馬承卻說:“因喪出師,非禮也,與巴氐合力,不智也,師出必覆——願使君勿行。”可惜王廙不肯聽他的——王爵又怎麽了?他們老王家就沒把司馬家放在眼中——乃命桓羆為先鋒,再率舟師西進。

只是沔水終究淺狹,大船難過,只能以小船載兵水陸並進,結果在黃金遭到楊虎的突襲,桓羆當場就被亂箭給射成了刺猬……前軍幾乎覆沒,王廙嚇得趕緊下令掉頭,一口氣逃回了襄陽。司馬承擔心華軍銜尾而追,乃戎裝往見王廙,結果王世將誤以為欲襲己,嚇得連襄陽都不敢呆了,登岸換馬,又逃去了江陵……

荊州兵是弱雞,巴氐則不然,李壽攻打沔陽一月有余,終於將這座漢中西方門戶奪下,隨即直迫南鄭。另一方面,李班收復漢昌等縣,也進逼漢中南門,屯紮在米倉山下。陶瞻、周撫連番向洛陽請援,於是駐在太白山麓的四千關中軍即從褒斜谷進入漢中,配合漢中軍,在褒中以西打了一個勝仗,挫敗李壽。

只是如此一來,漢中軍從周訪在世時尚可發動攻勢,轉為只能憑堅固守了。故而洛陽方面才命樞部擬定方案,計劃在秋收後增派兵馬進入漢中,以全面迫退氐軍——中原亟待休養生息,復土也須徐徐鎮定,暫時還沒有平滅巴氐的可能性,但漢中這個橋頭堡是一定要保住的。

宰相會商,都認為應當休養一兩年,然後先平建康,再滅巴氐,唯有陶侃提出:“伐蜀難而攻吳易,然吳地廣袤,是平蜀易而定吳難。是以當從魏晉故智,先滅巴氐,復自梁州、河南、淮南三路出兵,橫掃江左。”他自請前往漢中禦寇,並且尋機進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