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從涼州到漢中(第3/3頁)

二子盡皆茫然,說您又不打算因應形勢而從華,又不願意傍著司馬家一條道走到黑,那究竟作何打算哪?其實您自己心裏也還沒有準主意呢吧?

周訪把身子朝後一仰,“哈哈”大笑道:“我早已定計,但有所待也。”我得等一個消息來,才能最終決定,是從華還是附晉。

陶瞻就問了:“大人所言,莫非是建康的消息麽?”司馬鄴既已退位,且除他之外,主支凋零,別支裏威望最高、勢力最強的就得算是丹陽王司馬睿了。司馬睿坐鎮建康,名義上為江南之主,而華朝方圖滅羯,一時間也打不過來,故此司馬睿是很可能受群臣慫恿,踐祚登基,以延續晉祚的,或者雖然掛著王號,卻仍奉晉朔。

就好比當年劉備在蜀中,自稱漢中王。等到魏漢禪代,傳言獻帝已為曹丕所害,劉備即為之發喪,其後聽說沒那回事兒,劉協還好好地活著呢,被魏朝封為山陽王,但他仍然以紹續炎漢為名,自己踐祚登基了。當時也有人勸,說皇帝尚在,不過為曹氏所挾,跟原本情勢並沒有本質上的不同,大王您理當繼續高舉尊王大旗,而不宜自己上位啊,劉備卻不搭理。

如今司馬睿雖然權柄下移,但論起他整個集團的勢力來,並不比當年的劉備差,而論血緣,更比劉備要接近天家,那就很有可能在群臣的慫恿下踐祚啊。不過司馬睿向來忠厚,甚至有些軟弱,或許不敢遽登大寶,但也未必肯奉華朝正朔,或許打算先劃江而治,再因應天下情勢之變化,決定自家的前途。

那麽丈人啊,你是不是在等建康的消息,看丹陽王如何表態呢?

周訪笑道:“建康何足為慮?我專待武昌之信也。”

陶瞻聞言點頭,心說原來如此——王敦在武昌,手握重兵,倘若他不肯從華,則我家尚且有恃,可與之共保丹陽王;倘若王處仲也從了華了,建康政權便成空殼,那咱們也沒必要堅持什麽啦。

誰想旋即便聽周訪手拍幾案,冷哼一聲,說:“若王敦從華,我便仍奉晉朔,若彼不從,我便受華爵、祿。總之勢不與彼獠共戴天,況乎同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