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定北戎(第3/3頁)

倘若真如陶侃等人所建言,別遣大將領兵,或許反倒不會打得這麽輕松了。因為唯遊遐始能收服氐羌雜胡之心,並且有效統馭之,而平陽方有大戰,關中府庫存糧不足,勢必不能派出更多正兵往攻上郡,而只能暫且依賴西戎,則這個重任只能交到遊子遠的肩上啦。

至於該怎麽處置虛除部之事,遊遐也早就跟裴該書信往來,有過定論。在原本歷史上,既敗虛除,遊子遠便奏請劉曜,封權渠為征西將軍、西戎公,以安其心,復分徙伊余兄弟及其部落二十萬口於長安。然而形勢有所不同,自然不能再照搬歷史上的成法了。

因為裴該所建關中行台,始終是個中原政權,以農耕民族作為主體,是不可能和歷史上的胡漢或者劉曜前趙那樣,晉戎並重,甚至於把關中大片沃土也辟作遊牧草場的。而且似乎有一說,就是因為關中、秦隴一帶長期農耕和畜牧並重,才導致的水土流失如此嚴重,唐朝以後逐漸不能再作為中原政權的統治中心。

固然多年兵燹之後,關中缺人,但缺人咱們可以慢慢生嘛,真沒必要砍伐樹林,化作草場。本來到這個時候,關中和秦隴一代晉戎的比例就已接近失調了——因為有裴該的穿越,早定關隴,倒還不至於如後世所猜測的,戎數已比晉人為多——怎麽可能再放二十萬氐、羌深入內地來呢?

於是最終的決定,是讓遊遐遣人護送虛除權渠到長安來,押作人質,並其貴酋等萬眾,入遷於安定、扶風兩郡,與晉人雜處。然後由伊余及其四個兄弟,拆分伊余本部,遊牧於故地——且待天下大定後,再設謀徐徐蠶食之、同化之。但需交出伊余城來,並加以增築,定名歸德,作為上郡郡治,入駐上郡太守——當然不能再讓權渠擔任這個職務了——和護北戎校尉,以及呂樓以下三千晉軍。

護北戎校尉,即以授命呂樓,至於上郡太守,遊遐推薦了高奴令魯憑。

伊余權渠被解至長安以後,裴該承制拜其為平西將軍、新陽侯——比原本歷史上劉曜所封,低了一大截——即於長安城內閑居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