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軍銜制度(第3/3頁)

裴該受到後世的影響,對於官品更為認同——此後近兩千年間,從正一品到從九品下的標示官位高低的體系,早就已經深入人心啦,除非歷史愛好者,誰知道什麽比公、中二千石、八百石之類名詞各代表了什麽意思——因而就曾經考慮過徹底以官品替代秩祿。此外,軍中品級更加混亂,也急需統一起來。

軍隊是最需要嚴格上下級關系的,只有明高下,才能強組織。

裴該這腦筋一轉起來,就再也不安於室了,又跟荀灌娘敷衍了幾句,便說政事未畢,今夜乃不宿在內寢。當即跑出去,叫來郭璞等親信,就軍中等級問題,詳細研討起來。

研討的結果,是按照後世成法,設置軍銜制度,並與官品相對應。目前此政僅施之於大司馬三軍,基本次序如下:

一品為上大將,唯裴該本人當之。

二品為大將,暫時空缺;三品為上將——目前軍中三品將軍唯有護軍陶侃一人而已。

四品為中將,目前軍中四品將軍有武衛甄隨、中堅郭默、中壘劉夜堂、驍騎北宮純、振武陸衍和奮武陸和。中將的基本職司,為一旅之帥,或可進位軍帥、佐——新在營上設旅,三營為一旅,三旅為一軍。

五品為少將,任旅佐或營督。六品為上尉,任營副或部督。七品為中尉,任部副或隊長。八品為少尉,任隊副或排長。九品為上士,任排副或伍長。伍長以下,將士卒分為少士、上兵、次兵三個級別。

這是正兵的等級體系,輔兵則同等職務,相應軍銜要低上一級。此外,非止大司馬三軍,乃至幕府中參謀,關中地方長吏,只要其職任相關於軍事,也全都授予軍銜——比方說裴嶷雖無將軍號,但既任大司馬中軍帥,也為中將;郭璞為幕府書記,給中尉銜;郡尉則如六品上尉(正好郡國守相是五品)。

凡有軍銜者,即可依軍法約束,且出行必配符記,以作區別,以便識認。裴該命人制作袖標,上將以上為大紅,中、少將為赭紅,上尉青色,中、少尉藍色,士官黑色,無論穿戎服還是鎧甲,都必須套在左大臂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