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妖人(第3/3頁)

因為環境會影響一個人的發展方向,倘若一小挫戎人與晉人雜居,只要本身沒有嚴密的組織形態,時間一長,自然混同於晉人,倘若還能相互通婚,則幾代之後,肯定一丁點兒戎人的影子都沒有了。同理,一小挫晉人入於戎中,即便作為統治家族,也會逐漸地混同於戎——因為那樣才更方便統治。

宕昌是諸戎部的混合體,根據事先調查,其間晉人數量很少,則梁懃若治戎久了,恐怕自己也必會逐漸變成戎人。

裴該基於後世的靈魂,認為無論晉戎,哪怕胡、羯,全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本是沒有高下之分的,他也不會特意歧視某個少數民族。但人種即便相近甚至相同(羯和部分鮮卑則可能離得較遠),風俗和基於風俗的歷史、文化,差異卻往往有若天壤。中華本以文化認同立族,文化不同者,真正“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隨時都有可能反噬。

而且更要命的是,一旦戎、胡占據主導地位,則必然拉低原本的文化層次,社會也可能倒退到奴隸制去,這是裴該所絕對不能容忍的。

所以只要宕昌地區的主體族群不是晉人,裴該便視之若刺,會想要趁其尚未坐大前先趕緊拔出來。但問題是天下方亂,胡、羯覬覦在側,短時間內不可能施用過於苛酷的手段——對於雍州、秦州諸羌、氐、鮮卑,也是這個政策,只要肯降服,便暫時羈縻之。

終究梁懃從前不論,最近這段時間還算恭順啊,即便他協助官軍攻打仇池,未必真是心向王化,僅僅出於舊仇,你也沒什麽好理由去懲處他。再者說了,倘若甄隨是難得說了回大實話,梁懃確實是個人才,於此戰確實出力甚多,再謀他的宕昌就不合適了。

因而裴該最終決定,當甄隨等人班師之際,讓他把梁懃也帶上——若肯乖乖前來,我便有賞,倘若不來,我也就有借口兵發宕昌了。

可是裴該才剛回到冀城,甄隨等人尚未凱旋,便又接到了兩份急報:

一,彭夫護卷土重來,再擾安定,將郡功曹魯憑團團圍困在朝那城中。

二,劉虎率鐵弗部侵擾馮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