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章 帝國誕生

……

對於戎馬半生了的李衍和所向披靡的中軍而言,宋軍實在算不上是李衍和中軍交戰過的最強對手,甚至連前三都排不進去。

可這段時間卻實實在在是李衍最提心吊膽的一段時間。

這是為何?

實是這段時間太過重要了。

是。

李衍早在三年前就已經登基當上皇帝了,甚至在更久以前就可以自立。

可在此之前,李衍其實只占了漢人固有疆土的一小塊區域,根本就算不上真正大一統的帝王。

而如果大中將南宋的土地全都吞並了,加上李衍這些年相繼攻占的燕雲、高麗、日本、台灣、半個中南半島、羅侏國等地,那李衍才能成為真正的大一統帝國的帝王,大中才勉強能的與漢唐兩朝相比。

而且,在此之前,大中的地盤是分割開的,只有吞並了南宋,大中的地盤才能形成統一的版圖。

另外,只有擁有了富饒的南方地區、有最優質兵源的陜西地區、盛產糧食的蜀地做後盾,李衍所建立的大中帝國才算是真正擁有引擎,才可以應對任何風雨。

大統三年秋,嶽飛所率領的平南軍將南宋所擁有的東南地區大部分都攻占了,令其並入大中的版圖。

不過——

也並不是南宋在東南地區的全都疆土都被大中吞並了——李成義軍和鐘相義軍也借此機會吞並了不少疆土,完成了進一步的壯大。

目前,李成、鐘相這兩夥義軍占據了長江中遊荊江南岸,跨嶽陽、汨羅、湘陰、望城、益陽、沅江、漢壽、常德、津門、安鄉和南屯等地區,擁有十一州、一百二十二個縣(其實就是後世的大半個湖南,加上小部分湖北,再加上一部分江西),李成義軍壯大到了近十五六萬,鐘相義軍壯大到了二十六七萬,兩夥義軍的總兵馬數加到一起超過四十萬,以洞庭湖為中心盤踞,形成了兩股頑固勢力,並且這兩股頑固勢力還有合並之勢。

而這兩夥義軍,其實就是嶽飛和平南軍的下一步戰略目標。

不過——

雖說李成和鐘相在東南地區的中心建立了兩個國中之國。

可李衍卻對李成和鐘相這兩夥義軍一點都不擔心。

兩千多年以來,中國歷史上的“農民起義”不計其數,但卻很少有起義成功的。

像,秦朝有陳勝吳廣起義,東漢有黃巾起義,唐朝有黃巢起義,宋朝有方臘起義,明朝有李自成起義,清朝有太平天國洪秀全起義等等。

一場農民起義最終是否成功,首先與它對手的實力強弱關系重大。

具體表現來說,就是這個王朝是否被廣大士人和全國百姓所厭惡?

如果一個朝代被廣大士人和全國百姓所厭惡,那麽這個朝代才有可能被最Low的農民起義給破壞甚至是推翻,否則絕無這個可能。

那為什麽農民起義的成功率這麽低?

很多人,將其總結為農民的局限性。

例如,農民沒有受過系統的教育,甚至大字不識一個,沒有先進文化的武裝;

例如,農民起義的領袖,一旦稍有成功,就沉溺於享樂,不思進取,自己作死;

例如,沒有足夠的戰略眼光,小富即安;

例如,農民起義通常是官逼民反,沒有長遠目標;

等等……

按照大眾說法,無非就是一些,經驗不行啊,知識不行啊,只想著有飯吃活下去,等有飯吃了就不思進取,驕縱奢淫什麽什麽的。

其實,說白了,農民起義,大多數都是由於財富分配不公平,才爆發的,所以,在取得勝利了之後,自然就貪圖享樂,驕傲自滿,爭奪權利,到最後由於沒有成功的守護住勝利果實,農民起義自然就失敗了。

另外,在絕大部分農民起義的過程當中,起義軍的補給方式只有掠奪,作戰方式就是流竄,而且很容易被其他名氣更大、實力更強的部隊所收編,因為跟著他們更可能有肉吃,並且吃得長遠,根本就沒有一套完善的發展戰略。

而縱觀歷史,農民起義成功的,也就劉邦、朱元璋外加上李衍了。

劉邦能起義成功,其實首先要感謝張良,是張良站在了國家的層面上替劉邦出謀劃策,才提升了劉邦的格局。

朱元璋能起義成功,要感謝朱升,是朱升為朱元璋提出了“高築墻,廣積糧,緩稱王”的全局性戰略方針。

至於李衍能起義成功,則要感謝中國人數千年的積累。

而不論是李成,還是鐘相,他們所率領的起義軍,全都是典型的農民起義,根本就無法跟劉邦、朱元璋、李衍相比。

先說李成。

李成最早是宋王朝的試弓手,累次遷升至淮南招捉使,後來聚眾為盜,鈔掠江南,借著中宋大戰,一點一點壯大起來的。

而李成這夥義軍之所以能從眾多義軍中脫穎而出,並大量收編其他義軍,是因為李成勇猛強悍,而且號令甚嚴,臨陣身先諸將,士卒未食不先食,有病者親視之,不持雨具,雖沾濕自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