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宣而至

……

李衍之所以選劉锜擔任前軍都統制,率領梁山軍最先出擊,就是因為李衍手下大將之中就屬劉锜最穩重。

此次出兵逐鹿中原,可不僅僅是打仗,還有不少政治層面的事需要妥善處理,像與殘宋的關系,與地方的關系,與百姓的關系,等等,換成嶽飛那個愣頭青或是韓世忠那個有時好得意的家夥打頭,沒準會壞事,只有穩重的劉锜最讓李衍放心。

此次出征,事關重大——如果李衍這次還不能問鼎中原,那麽李衍可能就沒有機會問鼎中原了,漢人恐怕也沒有機會改變這段屈辱的歷史了。

為防萬一,李衍讓趙鼎和孫靜跟劉锜一路——讓他們二人一個負責政治、一個為劉锜出謀劃策。

後面證明,李衍這麽做簡直太英明了。

此次出征,事情遠比李衍出兵前所想的要多得多。

事實上,梁山軍剛登陸膠州半島不久,就出事了——水泊梁山出兵一事很快就被人知道了。

這其實也正常,數萬大軍同時登陸膠州半島,不可能一點消息都不走漏。

而且,山東地區的民眾,這幾年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受盡了人間疾苦,因此,曾經無數次拯救過他們的李衍回來了,他們怎麽可能不奔走相告?

所以,這個消息根本就沒法封鎖。

不過——

最先得知水泊梁山出兵的,並不是金軍,而是離山東不遠的由趙構所統領的相州大元帥府。

當初,金軍大軍壓境,趙桓急忙召集群臣,商議對策。

侍禦史胡唐老建議說:“聽說康王出使,至磁州、相州一帶,為士民所遏,不得進,此乃天意也。請就地拜為大元帥,讓他率天下兵馬入衛京師。”

何栗認為,冠以大字,本朝無此先例,因此感到有些為難。

胡唐老力爭說:“今社稷危矣,猶惜一‘大’字?”

何栗於是同意,並立即起草詔書。

趙桓看過之後,令人將詔書制成蠟丸,並馬上招募勇士出城送信。

武學生秦仔、張九成、馮朝英、甄邦傑等四人,願持蠟詔去往相州。

後來,秦仔最先順利到達相州,將趙桓的禦筆親書給了趙構。

這封禦筆親書上寫:

知卿起義勤王,可除卿兵馬大元帥,陳亨伯(陳遘)元帥,汪伯彥、宗澤副元帥。應辟官行事,並從便宜。家中安樂無慮,前日賜錢五千緡。

此後一兩天,又有七個送信人先後到達相州,皆懷揣蠟彈,內容全都一樣。

那時,汴梁城還沒有破,甚至金軍主力都還沒到汴梁城下。

沒兩天,趙構就又收到趙桓的一封親筆書信,這是一個名叫劉定的人自汴梁城帶去的。

劉定是城破前受趙桓之命緊急出城的。

劉定告訴趙構,汴梁情況十分危急,恐怕很難守住。

趙構緊急召集汪伯彥、耿南仲以及其他有識之士一起開會,研究商討對策。

(耿南仲和聶昌奉命出使割地,前者半路轉向投奔趙構而來,想讓趙構起兵救援汴梁城,後者忠於職守被絳州兵馬鈐轄趙子清指揮士兵誤殺。)

眾人爭爭吵吵了幾天,也沒有一個固定的辦法。

又過了幾日,曹輔攜帶密詔出城,最後輾轉將密詔送到趙構手中。

曹輔送來的密詔大概內容是,“金兵已占領汴梁外城,皇上已與之講和,金人答應兵不入城。”

此時的趙構,還是很想去救援汴梁的,那裏有含辛茹苦將他養育成人的母親韋賢妃,有他心愛的王妃邢秉懿,有他五個女兒。

可這時的趙構,並不能左右他自己的想法。

對於趙構急於救援汴梁城的想法,很多人都不以為然。

有人甚至勸趙構不要離開相州,說:“汪伯彥守衛相州很嚴備,暫且住在相州很安全,假如金人來攻,必不可犯。”

趙構聽了這話很生氣,將那人狠狠叱責了一番,同時多次召集使臣與諸將領,在世恩堂開會,商議入援汴梁城的路線。

秦仔、劉定等使臣的看法是,勤王大軍可徑直南下,經濬州與滑州,直奔汴梁城救援。

可諸將領都認為不可,找出各種各樣的理由來辯倒秦仔、劉定等人。

說白了,諸將領壓根就不想去救援東京——他們知道十幾萬金軍在汴梁城外屯集,因此,救援汴梁城等於是自投羅網,一旦靠近則全軍覆亡。

這些人想領兵北上,回到邢州(後世河北邢台)、洺州(後世河北永年)一帶,於是,他們提出可先渡過黃河,去北京大名府。

也就在這個時候,大元帥府得知水泊梁山出兵了,數萬梁山軍已經在膠州半島登陸了。

這一變故,徹底打亂了趙構等人陣腳。

趙構趕緊又將汪伯彥、耿南仲以及其他有識之士召集到一起開會,研究商討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