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六章 悄悄出兵

……

金軍雖然占領了汴梁城的城墻和外城,但仍在加緊備戰。

為甚麽?

因為城內尚有數十萬軍民,一旦這些軍民堅決抵擋,也很可怕。

所以,完顏宗翰一方面向趙桓君臣表示希望和議,另一方面又下令在城外大量砍伐林木,將圓木和板材運到城墻上,構築各種專門針對城內的防禦設施,以防城內軍民進行反攻。

戰爭打到了這種程度,完顏宗翰其實已經不準備再打了。

首先,困在內城的趙桓君臣,已經是他們的盤中餐、碗中肉,這仗已經不用再打了。

其次,如果再緊逼,那數十萬軍民可就會困獸猶鬥了——這是最可怕的,很多幾年甚至是幾十萬都攻不破的堅城,都是在這種情況下誕生的。

再次,在這種情況下和談,已經能取得對他們大金最有利的結果了,因此沒必要再戰了。

所以,接下來又進入到了宋金和談階段,也就是進入到了金人勒索宋人階段……

與此同時,人在漢城的李衍,悄悄出兵了。

這次,李衍對中原勢在必得!

因此——

李衍任命劉锜為前軍都統制,統帥其本部人馬、第一營、鐵浮屠、拐子左右軍、兩棲軍、奔雷軍,共計大約三萬五千人馬,其中大部分是馬軍,以確保其行軍速度。

李衍任命韓世忠和嶽飛分別為左右軍都統制,各統制兩萬五千人馬。

李衍任命楊沂中為中軍都統制,統帥解煩軍等三萬精銳。

李衍任命張憲為後軍都統制,統率兩萬人馬。

另外——

李衍以踏白軍為奇兵,令踏白軍不從膠東半島登錄,而是從華亭縣登陸,然後從後面殺向東京汴梁。

順便說一句,李衍讓李縱組建第六廂了之後,讓武松繼任了踏白軍統制一職。

武松不用多說了,武藝高強,有勇有謀,熱衷仕途,更關鍵的是,他是李衍起家時的兄弟,對李衍忠心耿耿,另外,武松的年紀也好,如今才三十出頭,正適合替李衍統帥踏白軍。

害怕武松有所疏漏,李衍又將自己的義子李盛派給武松擔任副手。

李盛是李衍不久前新收的義子。

在當李衍的義子之前,李盛自然不叫李盛,而叫平清盛,李衍手下大將平忠盛之子。

沒錯,李盛就是,歷史上,平安時代末期權臣,日本歷史上首個軍事獨裁者,也是武家政權的鼻祖,通稱平大相國、清盛入道。

老實說,李衍其實已經忘了平清盛這個人,畢竟他只是外國名人,不是中國名將。

可是金子總能發光的。

前段時間,李衍西行,大大小小打了幾十仗。

最後一統計,累計戰功最多的,竟然是一個小校。

沒錯,那個小校就是平清盛。

說起來,這其實也是有原因的,可能是出於要保留實力的目的,每戰梁山軍將帥都先讓外族兵(契丹、溪族、渤海、高麗、大和、蝦夷兵)出戰,危險的任務也讓外族兵上。

這種事屢禁不鮮,李衍甚至親自處罰了領軍大將,都改變不了這個現狀。

直到很久以後,異族兵表現出了他們的忠誠,並且屢立大功,李衍幹脆頒布了相應的軍法,才慢慢杜絕此事。

不過,目前階段,還是這種風氣。

而在這種風氣之下,外族兵出戰的機會自然會多一些。

雖然這有些不公平,但所有外族將士都知道,李衍是公平的(表面上)。

李衍曾提拔過很多外族人才為己用,而且對這些外族人才很信任。

就像之前擔任踏白軍統制的李縱,就是高麗人,不僅統領李衍最信任的親兵,現在更是擔任一方面軍的主帥。

像金富軾,像耶律大石,像席長實,這些外族大臣,現在都在水泊梁山擔任要職,有的甚至主政一方。

因此,一些有理想、有抱負的外族將士,拼命立功,想要出人頭地。

而平清盛就是這些人中的一個。

平清盛頭腦清明,武藝高強,每戰必身先士卒,更難得的是,平清盛是李衍最忠實的擁護者,逢人便講李衍的傳奇往事,最喜歡談論忠君愛國,不少大和族的少年因此聚集在平清盛身邊,他們這些人作戰勇敢,悍不畏死,僅僅數戰就在梁山軍中脫穎而出,然後成功引起了李衍的注意。

李衍也沒讓平清盛他們這些人失望,很快就將平清盛收為義子,並將平清盛調到踏白軍任副統制,他的那些同伴,也被李衍編入到踏白軍中。

不過,為了制衡平清盛,李衍又在這些人中挑了幾個表現比較突出的收為義子,像源賴朝(李衍為之改名李朝)、源義經(李衍為之改名李義),等等……

除了這第一縱隊的十幾萬大軍以外,李衍還準備了兩支部隊,作為第二縱隊和第三縱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