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八章 盡忠報國(第2/3頁)

劉光世在北伐攻取燕京之戰中未能及時到達燕京城下接應郭藥師,致使已先攻入燕京城內的宋軍失援而大敗,問責時受到降官的處分。

後來,劉光世在平定河北起義軍中立功,又升任鄜延路馬步軍副總管。

在汾河北岸,宋軍與金軍展開大戰。

兩軍自早上戰到日中,不分勝負,宋軍各路軍打得都很頑強,可以說是寸步不讓。

守到日中,金軍的一支奇軍突然自折可求部的後面殺出!

形勢隨即大變。

劉光世很快便望風而逃,折可求部潰敗,羅稱、韓權戰死於陣中,河外兵將十喪七八。

這場戰役,宋軍損失了一萬多人,而金軍在此以逸待勞,大獲全勝,指揮這場戰役的金軍將領是完顏銀術可和耶律余睹。

此時,太原城內,居民僅有兩萬余人,士兵僅有王稟率領的勝捷軍三千人以及一些廂軍。

勝捷軍是童貫的親軍。

童貫在離開太原之前,任命王稟為副都總管即副帥,並留下一部分勝捷軍讓王稟指揮,令他負責守衛太原。

王稟是開封人,字正臣,出生於將門世家,其祖父和父親皆為西軍將領。

平定田虎、王慶、方臘暴亂時,王稟擔任步軍統制,立有戰功,後跟隨童貫北伐,再後來擢升為河東宣撫司都統制,隨童貫駐守太原。

王稟天性豪爽膽大,又英勇善戰,雖然手上只有三千人馬,可每隔一兩天,王稟便率領一隊輕騎出城偷襲金軍。

王稟他們騎著戰馬,手握大刀,沖進金軍營中,左右轉戰,殺敵百人左右,就退回來。

可以說,太原城之所以能守衛那麽長時間,有很大程度都是因為膽大的王稟,時不時的以攻代守。

折可求、劉光世敗走以後,大宋那邊就再沒有新的援軍來了。

張孝純不禁有些動搖,認為兩萬多民、三千多兵抵擋不住六萬善戰的金軍,進而動了投降的念頭。

因此,張孝純召集諸監司開會商議,想要開城投降。

王稟得知此事之後,立即率刀手五百人來到知府府衙拜謁張孝純。

王稟讓刀手們列隊於府衙門前。

王稟大聲問道:“汝等欲官否?”

眾人回答:“然!”

王稟說:“為朝廷立功,則官可得!”

王稟又問:“汝等欲賞否?”

眾人回答:“然!”

王稟道:“為朝廷禦敵,則賞可致!”

王稟接著又道:“汝等既欲官,又欲賞,宜宣力盡心,以忠衛國。借如汝等輩流中有言降者,當如何?”

眾人舉起大刀回答:“願以此戮之!”

王稟問:“如稟言降,當如何?”

眾人又舉起大刀回答:“亦乞此戮之!”

王稟又問:“宣撫與眾監司言降,當如何?”

眾人又舉起大刀回答:“亦乞此戮之!”

張孝純見狀大驚,自此以後絕口不復言降事,而城中的兵權從此盡在王稟手中。

為加強城防,彌補兵力不足,張孝純與王稟下令,太原城內十五歲以上六十歲以下的男子全部編入守城之列。

張孝純與王稟決心與金軍進行殊死拼殺,堅壁固守待援。

張孝純對城內軍民說:“金人雖在城下,無能為害,太原自古雄藩,城堅糧足,加之兵勇,我非不欲出師,當俟金人糧盡氣失,將驕兵惰,乃候援兵附近,內外相應,使胡騎匹馬不歸,上為朝廷報復,下保汝等血屬,可乎?”,眾皆唯諾。

太原城周長僅十裏,他們在土城之外挖掘了一條戰壕,在土城之內又築起了一道重城。對城內存糧實行軍事管制,不分貧富,均按人頭每日供應。

張孝純坐鎮府中,統籌後勤安排,王稟則每日在城墻上督戰守城,他身先士卒,每日往來馳驅,凡有告急之處,他都親臨支援,他不僅贏得了太原父老百姓的愛戴,甚至連城外的金兵,也都知道城內有一位英勇善戰的王總管。

金軍輪番進攻了十幾天,太原城依然巍峨聳立。

雲梯、偏橋、拋石車等各種攻城武器,都被金兵全部用遍,汾河兩岸邊上稍大一點的石頭都被金兵用光,可每次進攻都遭到太原城軍民的頑強阻擊,每次都被擊退。

完顏宗翰對此很惱火,他下令在城外廣築工事,用鹿角連營把太原城圍困的如同鐵桶一般。

太原城現在就像一座孤島,完全陷入金軍的四面包圍之中,所有的對外聯絡通道都被金軍徹底切斷……

……

……

PS:

寫了這本書深讀了《水滸傳》以後,大鳥認為《水滸傳》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實至名歸,甚至可以說,如果它只有上半部,它就是中國第一名著。

當然,羅貫中補的後半部也是極有水平的,不愧文學大師。

可羅貫中在《水滸傳》中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那就是他不該汙蔑王稟——英雄王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