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四章 得而復失(第2/2頁)

要知道,由於水泊梁山之前在雲地的經營,那裏是目前北面唯一一個不缺糧的地方,而且,在自保之余,還能救濟一下燕地。

如今,雲地被金國奪去,宋國失了一片重要關隘、一片富饒之地不說,還失去了一個糧倉,維系燕京將更加艱難,更為重要的是還跟西夏和金國開戰了。

趙佶趕緊讓人將前因後果調查清楚,以便應對。

其實不用趙佶派人去調查。

很快,完顏宗望就派人給譚稹送來了一份文牒,對譚稹大加指責,其主要指責有以下三點:

一、招納叛人張覺;

二、收留原遼國外逃人口與職官;

三、拒不給付曾許諾的二十萬斛軍糧。

其實,這些全都是借口,金國之所以攻打雲地,只是因為,附近地區只有雲地和遼東有糧,他們不敢惹李衍,自然只能打雲地弄糧,解決金國日益嚴重的缺糧問題。

這也是完顏吳乞買同意完顏宗翰和完顏宗望攻打雲地的最主要原因。

雲地得而復失,讓宋國上下痛惜不已的同時,又讓宋國上下全都陷入不安當中。

童貫與蔡攸看準機會,入宮進言,建議罷免譚稹。

對於金人所指責的三件事,責任到底在誰,趙佶君臣其實都很清楚。

第一件和第二件事全都是趙佶所主張的,第三件事譚稹也是在為宋國、為趙佶著想,否則譚稹也不可能賴前任宣撫司曾答應借的糧,畢竟對方可是可怕的金人。

可趙佶想來想去,還是只能讓譚稹來做這個替罪羊。

於是,宋朝廷以譚稹“處置無方”為由,免去其太尉與宣撫使職務,貶為順昌軍節度副使。

趙佶將責任全都推到了譚稹身上,還處置了譚稹,希望這麽做能消除金人對大宋的怨恨。

接著,趙佶重新起用童貫,讓他重領樞密院事,繼續擔任河北、河東、燕山府路宣撫使,以太原知府張孝純為宣撫副使。

趙佶令童貫立即啟程,趕赴太原,趕緊想辦法緩和與西夏和金國之間的緊張局面,努力要回雲地。

另外,趙佶還交給童貫一個外人無從知曉的秘密使命——尋找機會,迎候天祚帝來大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