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 大捷(上)

人生一死渾閑事,裂眥穿胸不汝忘。

金人第一次入侵東京汴京,宇文虛中殫精竭慮,出謀劃策,親入金營與金酋周旋,最終金軍退走。

事後,宋國言官彈劾宇文虛中議和誤國,他被貶放青州,又改韶州。

建炎二年,趙構尋求出使金國使者,宇文虛中毅然應詔使金,後被軟禁。

轉年,由於宋金之間的關系略有松動,金人放宋使回江南,宇文虛中言道:“二帝未歸,我豈能歸?”,然後獨留虎狼之國。

由於宇文虛中儀表堂堂,文采卓然,金人愛其才藝,“加以官爵,(宇文虛中)即受之”,使得後來的宋使洪皓等人很鄙視他。

實際上宇文虛中心中懷有更大的抱負,忍辱負重,以成將來大事——他在金國,每每派人持密信告以金國虛實,金人每次南侵,他都想方設法予以阻勸,真正是身在金營心在宋。

可恨的是,秦檜奸邪,為報答金兀術在宋金和議中要宋朝保證不能輕易廢掉宰相(主和的秦檜本人),他便把宇文虛中為宋國內探的實情告予金國,更有甚者,秦檜為金人出謀,盡遷宇文虛中家屬於金國。

宇文虛中得訊,密奏趙構說,若金人索取我家屬,請告知他們我的家屬早已在靖康亂中失散。

不料,趙構不僅不保護這個功臣,反而親自下詔派中使前往時在閩中的宇文虛中一家,一個不留,全部派人監視著送往金國。

被趙構、秦檜出賣的宇文虛中被金人殺害,全家百余口也遭屠戮。

《金史》稱宇文虛中因恃才輕肆被女真貴族以文字案致死,《宋史》也大概如是說,估計皆是陋儒文人認為宇文虛中政治“失節”,才一致對他沒好感。

直到清朝,清人袁枚在《隨園隨筆》摘選散佚的宋人施德操筆記時,發現有這樣一條驚人的記載:“紹興十五年(十六年?),(宇文虛中)謀挾淵聖(宋欽宗)南歸,為人告變。(宇文)虛中急發兵直至金主(金熙宗)帳下,金主幾不能脫,事不成而誅。”蓋世膽魄,是在可歌可泣!

宇文虛中在金國當國師時,給使金的楊安一封“礬書”,讓他把情報傳回南宋。

所謂“礬書”,就是指用明礬水寫的書信,這種書信筆跡一幹就變成了一張白紙,得重新沾水才能現出字來,算是一種古老的密信吧。

宇文虛中怕礬書被人識破,所以書信內容乍看只是一部佛經和經後的“跋語”(後記)而已,其實秘密全都藏在那跋語裏。

在跋語中這樣寫道:

“石頭雙林,雖未出世,氣象已咄咄逼人……當堅其心,有進無退,眾魔將降,吾道自勝。”

所謂“石頭”是指耶律大石;“雙林”是指兩位林牙,也即耶律大石林牙和耶律佛頂林牙;“魔將”是指女真人;“吾道”是指南宋朝。這段話看上去都是些神神鬼鬼的妄語,真實含義卻是說最近耶律大石和耶律佛頂的勢力變得極為龐大,如果能夠與之聯絡,請他大舉進攻金國,咱們宋國就有收復中原的希望。

宇文虛中希望楊安把這份跋書傳遞給張浚,再由張浚奏報給趙構。

那時,耶律大石已經建立西遼,手下精兵強將無數,並準備派七萬騎兵殺回來,而耶律佛頂也在可敦城聚有幾萬騎兵,如果能與他們取得聯系,夾擊金國,南宋則有很大的可能性收服長江以北的舊土。

(可惜趙構一心只想著投降、和談,不奢望恢復中原,重整河山,宇文虛中的一番苦心,也就此化為了泡影。)

耶律大石就不說了,那是能稱霸中亞的頂級俊才,這耶律佛頂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至少現在包括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他都跟耶律大石齊名,並稱“雙林”。

而此次帶兵來阻擋嶽飛和史文恭等人的,就是西南招討使耶律佛頂。

得知宋軍出雁門關來攻打西京,遼人爭論不休,有人認為該派使者質問宋軍,有人認為遼國完了該投降宋軍,還有一部分人認為宋人趁人之危該決一死戰。

最後西京留守蕭察剌,力排眾議——不管選哪條路,都得先戰而勝之。

蕭察剌組織了契丹、渤海、奚、漢四軍共兩萬人,並為之配了四萬匹戰馬、上好的兵甲,然後將之一分為二,由善戰之將耶律馬哥和耶律佛頂分別統領阻擊宋軍。

來阻擋嶽飛、史文恭等人的,便是由耶律佛頂統領的一萬騎兵。

至於哨探為甚麽探到的是八千騎兵,那是因為耶律佛頂“藏”起來了兩千騎兵——說穿了,就是利用熟知地形這一優勢派兩千騎兵大回旋繞到後面準備夾擊嶽飛、史文恭等人。

騎兵的速度非常快,梁山軍剛找到一個合適接戰的地方列好隊,耶律佛頂就帶著八千騎兵趕到了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