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3章 束手無策

關於軍事法庭,全世界都有這方面的規定,軍人實在是太特殊了,他們在執行任務的時候要摒棄私人情感,以服從命令為天職,所以難免會有傷天害理的事發生,這時候法律並不適用於軍人,尤其是那些駐外的軍人,二十一世紀駐日美軍經常爆發醜聞,日本法庭卻沒有審判權,這和清國現在盛行的“領事裁判權”本質上是一樣的,很難想象這種情況在二十一世紀還會被執行,但是在日本就天經地義。

美國比較特殊的一點是,不管在任何情況下,正規部隊都不允許在國內使用,如果是治安需要,那麽有國民警衛隊,所以很多時候,哪怕是發生了嚴重的災害,美國大兵也會對處於困難中需要幫助的災民無動於衷,不是他們不想幫,而是法律不讓幫。

這麽解釋的話,似乎阿瑟的話也能說得通,畢竟安納波利斯海軍軍官學校的學生也有軍人身份,但是這不是李牧想要的答案,如果牽涉不到華裔,李牧才不管什麽軍事法庭,但是牽涉到華裔,軍事法庭的存在就是不合理的。

“好吧,好吧,我知道你想要的是什麽,給我幾天時間,我會給你個合理的答復。”阿瑟很難拒絕李牧的要求,不是因為詹姆斯·加菲爾德的前車之鑒,而是因為李牧和阿瑟之間的友誼。

李牧要的就是這句話,如果可能的話,李牧也不想和海軍鬧矛盾,反正不管最後的調查結果是什麽,都不會對華裔學生不利就是了。

既然不會牽涉到華裔學生,那麽要付出代價的只能是清國學生。

這很悲哀,但是沒有辦法,雖然李牧也是出身幼童出洋肄業局,但是和其他“留美學童”相比,李牧更重視美國的第二代華裔們,那些“留美學童”不管取得什麽成就,最終都要回到清帝國,美國的第二代華裔不一樣,他們中的絕大部分人都會在美國成家立業,他們取得的任何成績,都會提高美籍華人在美國的社會地位。

其實就算沒有這档子事,幼童出洋肄業局的狀況也不算好,1872年,清政府向美國派出了第一批留美學童,李牧就是其中之一,之後的三年內,清政府一共向美國派出了三批留美學童,之後這件事就被擱置,再也沒有留美學童遠赴重洋。

至少清政府是不再組織了,算算時間,1875年,那時候李牧已經嶄露頭角,大概也就從那時候開始,清政府終於發現“師夷長技以制夷”這、種事,似乎也不怎麽靠譜。

從1872年到現在已經過去了整整九年,當年的那些孩子,現在都已經長大成人,他們當年的平均年齡是十二歲,現在剛剛二十出頭,這個年齡段正是塑造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時候,而這些孩子們的生活卻和清帝國發生了脫節,可以說是他們的三觀是美國社會為他們塑造的,這種情況下,他們還能不能適應清帝國的節奏,還能不能按照清政府所想的那樣回國匡扶社稷?

根本不可能!

李牧雖然脫離了幼童出洋肄業局,但是一直都關注著那些“同年”,據李牧所知,那些留美的年輕人裏,有人和白人姑娘產生了戀情,有人信奉了基督教,甚至有人剪掉了辮子,在迎接幼童出洋肄業局信任主官的儀式上不願意跪拜,這任何一樁在清政府看來都是大逆不道,幾年前清國內部就有人建議撤回全部留美學生,清政府考慮到和美國政府的關系,一直沒有實施,現在看起來,距離幼童出洋肄業局撤銷的日子不遠了。

是的,李牧知道留美學生中有人“大逆不道”,清政府自然也是知道的,清政府之所以不敢把人撤走,是因為只要撤走,那就代表著對美國教育的否認,這個後果清政府承擔不起,看看現在清帝國的周邊,法國人在清帝國南邊的安南厲兵秣馬,東邊的琉球和日本幾乎成了美國的殖民地,北邊的俄羅斯面對美國人也一直在退縮,清帝國現在如坐針氈。

作為美國華人的代表,李牧其實很想拉那些“同年”一把,但是這件事並不容易,美國可以接受李牧從清帝國移民,但卻不大可能接受李牧公然挽留那些清帝國的“公派留學生”,這是截然不同的兩碼事。

既然是這樣,李牧也就只能坐觀其變,好在,幼童出洋肄業局散夥的日子不遠了。

返回紐約之後沒幾天,李牧就收到了阿瑟轉過來的調查報告,安納波利斯海軍軍官學校的結論和李牧設想中的一樣,“泄密事件”的確和安納波利斯海軍軍官學校中的美籍華裔無關,當天,所有的美籍華裔就恢復了正常學習,而三名清政府的公派留學生卻被開除學籍趕出校園。

結論一出,陳老頭馬上趕到紐約向李牧求助。

陳老頭現在已經不是幼童出洋肄業局的主官,而是清國駐美大使,數年未見,陳老頭愈發年邁,再加上幼童出洋肄業局的現狀,陳老頭眼中滿是血絲,這讓李牧都感覺於心不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