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大明的頑疾(第2/3頁)

至於勛貴,雖然田產也不交稅,但因為大明非軍功不能封爵的慣例,全國的勛貴數量也就那麽多,占有的土地遠不能和宗室相比。

能和宗室相比的就是士紳了,在大明可是君與士大夫共天下,只要是有功名的讀書人,就有不交稅賦的特權。全國的進士雖然不多,可舉人數量卻多得很,舉人全家是不需要交稅的。而且在大明投獻成風,為了避稅,有太多的百姓主動把家裏的田地投效給有功名的鄉紳們。

全國超過一半以上的耕地被宗室鄉紳們侵占,只能用一小半土地的賦稅供養整個國家,供養百十萬軍隊,為了對付漸漸崛起的關外建州後金,崇禎登基後連續加稅,終於把百姓逼得活不下去揭竿而起,於是,也就到了現在這種局面。

“想要大明中興,就必須解決土地侵占之頑疾,可是這些又何其難。眼下大明內憂外患,正是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更是不易大動幹戈,陛下許謹慎才是。”路振飛最後無奈的勸道。

明明知道問題所在,偏偏無法進行解決,這真是讓人痛苦的事情。

只要依照張居正故智,派出能員幹吏清查全國田畝,把隱瞞起來的土地一一查出,糧稅必然激增,有了財源糧食,自然能夠招募兵馬,外禦滿韃、內抗流賊。

可是,那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當年張居正秉國之時,倭寇已滅,蒙古沒落,老奴努爾哈赤剛剛出生,整個大明海晏河清。可就那樣,張居正的變法依然充滿了阻力,最後流於失敗。因為變法擋住了太多既得利益者的財路,士紳、宗室、勛貴,幾乎整個大明上層都是新法的敵人。

眼下的大明內憂外患,根本不是一個改變的好時機。

“耕地之頑疾由來已久,非短時間內能夠奈何。”崇禎艱難地說道,明知道問題所在,卻偏偏沒有辦法,哪怕他是大明的皇帝,這種感覺讓人太過窩火。

“王卿,不知你有何高見?”崇禎把轉向了王寅。見此情形,路振飛深深一嘆,知道崇禎沒有勇氣和整個士紳階層做對。

“路大人的見解針砭時弊,命中了我大明最大的弊端,微臣魯鈍,也說不出更多的東西。”王寅謙虛了一下,方道,“微臣贊同陛下的觀點,解決耕田兼並之事只能緩緩圖之,對現在的大明來說,如何解決當前的危局才是關鍵。”

崇禎聞言眼睛就是一亮,連忙問道:“該如何解決?”

“闖賊攻破了北京,北方國土淪陷,我大明眼下最重要的任務就是重整旗鼓,依靠江淮防線,把強敵擋在北方,保住我大明半壁江山。所以,當下要做的不是什麽變法拿士紳們宗室們開刀,而是建立一支強大的軍隊。眼下武昌有平賊將軍左良玉數十萬兵馬,勉強能抗衡闖賊,可是江淮地帶卻兵力空虛,根本沒有一支強軍。若是闖賊大軍從江淮進攻,以現在的兵力根本無從抵擋。所以必須要招募一支十萬人的軍隊,可是招募軍隊需要大量的銀錢。衣甲、糧餉、武器,那一樣都需要銀子。十萬軍隊一年最少一百萬兩銀子,所以陛下抵達南京之後,征調錢糧募兵才是當務之急。”

“一百萬兩銀子啊!”崇禎不由得苦笑了起來,往年一年的國庫收入也就這麽多銀子啊,而現在大明又丟掉了整個北方。

“所以,以後陛下抵達南京後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弄錢,只要有錢糧,就能建立牢固的防線,就能把闖賊擋在北方。而今雖然不知闖賊為何沒有迅速南下,不過留給大明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江淮的軍隊每年需要一百萬兩銀子,那武昌的左良玉大軍呢?湖廣江西的軍隊呢?又需要多少銀子?”路振飛禁不住問道,說到底都是錢的問題,若是大明有錢,則一切均可解決。

“慢慢想辦法吧,不過千萬不能再加田賦了,大半的田賦都著落在小民的頭上,北方已經因之大亂,江南不能再亂了。”王寅提醒道。

“不加田賦該怎麽弄銀子?”崇禎禁不住問道,他登基這十多年,每當沒錢時做的一件事就是加賦,根本沒想過有第二種方法。

“辦法還是有的,比如像萬歷爺那樣征收礦稅,再比如開市舶司,以大明的絲綢瓷器等物向海外換取銀兩,或者廣收商稅,凡是經商者一律繳納稅銀,等等等等。”王寅笑道。

崇禎眼前頓時一亮,萬歷天啟年間,皇帝曾廣派礦監稅使,可是崇禎登基後,受到東林黨的蠱惑,說什麽皇家不該與民爭利,把所有外派的礦監稅使都收了回來。現在看來,自己當初根本是受到了東林黨那些該死的文官們的蒙蔽,自己倒是不再與民爭利,可所有的好處也都被這些該死的士紳們侵占。

什麽與民爭利,什麽彈劾,這些文官們一個個滿嘴的道德文章,卻一肚子的男盜女娼!經歷了北京的生死危局之後,這些時日以來崇禎想了許多,也總結了許多,把登基這十多年所有的事情在心裏都過了好多遍,發現了自己以前做的很多錯事。一些是因為自己行事太過急躁,還有很多是受到了這些文臣們的蒙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