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9章 心平氣和(一)

“北人為何要不斷南下,且越來越盛?”蘇軾其實也挺會擡杠的,洪濤說的辦法他挑不出毛病,幹脆就從出發點入手。只要無法解釋這個問題,之前的論斷不攻自破。

“哈,這事兒說起來就話長了,一句兩句講不清,子瞻兄也不見得能聽懂。不過沒關系,學院裏的學生有懂的,改日可去向他們要詳解。我先挑重要的環節說吧,主要是兩個方面,氣候和環境。”

“先說氣候,子瞻兄去過湟州,想必了解一些當地氣候,但可知再往北幾百裏是什麽樣子?那裏到了冬天能把人活活凍死,一旦來了大風和雪災,整座房子都會被積雪掩埋。”

“這些年來寒冷地區正在慢慢向南擴張,趨勢很慢,可能幾十年才會向南來百裏,不太容易感覺到。可是生活在當地的遊牧民族深受其害,沒辦法只能向南遷徙。”

“再說環境,北面看著一望無際,其實並沒有太多適合生存的地方,再往北就是一片冰原了,每年沒有冰雪的日子只有短短三個月,放牧都不夠,更無法耕種。”

“子瞻兄不妨歷數一下各朝各代的人口數量,總的趨勢肯定在增長。我們如此,北人也是如此。隨著人口數量不斷增多,他們就需要更多草場、更多糧食。北面不能去那就只有南下,所以說這不是國戰,而是為了生存,靠講道理感化無法避免。”

什麽叫小冰河期、小冰河期到底從何時開始,洪濤自己都不太清楚,更沒法和蘇軾講明白。但用這些理論忽悠人總是沒錯的,與實際有點出入但不大,聽上去也無暇可擊。

“晉卿去過北面?”蘇軾真沒想過能聽到如此深奧的回答,看洪濤的眼神都不太對了。

“我是沒去過,可子瞻別忘了,我俘虜過不少西夏人甚至阻蔔人,他們落到我的手裏,都爭先恐後的說實話,嘿嘿嘿……”

說去過顯然不合理,拿神仙說事兒又顯得太敷衍。蘇軾這種人心氣很高,你敷衍他就認為你不尊重人,然後就沒得聊了。於是洪濤又換了一種說法,聽上去依舊很合理。

“……”蘇軾最煩的就是這種做派,明明可以略過讓人感覺不好的話題,可偏偏就要說出來,還說得那麽露骨,那麽洋洋自得。

“以晉卿之意,變成一個國家之後就可以解決北人的疾苦?”但北人到底是何種生存狀態蘇軾也無法考證,要說誰最了解此事,首推涼王,當下也不反駁,權當正確。

“光變成一個國家沒用,靠武力征服永遠只能令人口服,達不到心服。子瞻兄不要提什麽聖人教化,只靠說,口服心服都做不到。要想長治久安必須變革,大力發展商業和工業,提高農業耕種的效率,把人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一部分,讓他們去生產附加值更高的貨物去搶劫外國。再由商人把南方的稻米輸送到北方,把北方的畜牧產品交換到南方。只要大家能各取所需,即便碰上災年同樣有余糧度日,被人為何還要南侵呢?”

看到蘇軾少見的沒有反駁,還跟著自己的話鋒走,洪濤趕緊祭出了成套理論,並盡量不帶諷刺挖苦的詞匯,也不去貶低朝廷,就事論事。

“此法倒是可行……但老朽不太明白,此事和齊王有何瓜葛,晉卿為何要不顧一切推齊王出來?”

洪濤的這套理論蘇軾聽過不止一次,也想過不止一年,有甘涼路作為樣板存在,想完全反駁很難。那麽窮苦的地方都能變成富庶之地,其它州縣沒理由變不了。

但他想不明白,以王詵的精明,再加上推齊王上位的能力,為什麽不去和朝廷再要一兩個路繼續施行新政呢,既容易達到目的,還不用冒這麽大風險。

雖然目前看起來了齊王、涼王與朝廷、皇帝達成了和解,可骨子裏沒有一個朝廷官員相信這件事不會秋後算賬,搞不好就是抄家滅門的結局。

“這個答案一說出來,你我就又要不歡而散了……”不管洪濤如何躲閃、也不管蘇軾如何小心,話題一深入必將有躲不開的分歧點,而且還是根深蒂固、無法妥協的。

“……老朽已然不是朝廷命官,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晉卿但說無妨。”

這次來到揚子鎮,明顯能感覺到蘇軾和以前有了變化,倒不是說姿態放低了,而是觀點更客觀了。在這個問題上洪濤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古人真能根據身份工作的不同,很快切換價值觀嗎?

“簡單點說,官家無法容忍這種變革,齊王可以。本王曾答應過先皇,一生不與皇家為敵,還要輔佐新皇治理國家。後一條已然食言,這第一條就不要再破了。無論趙顥還是趙傭都是皇家血脈,誰對這個國家有利我就支持誰,且不惜代價!”

這種話洪濤對外從來沒說過,今天算是破例。要不說王小丫拜師這件事兒一直讓洪濤耿耿於懷呢,有了這層關系就總忍不住把人往好處想,防備之心會隨之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