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壞人來了

這玩意肯定也是洪濤的主意,執行人是湟州州衙的主簿周一日。操作辦法很簡單,就是後世的抵押貸款。

只要你家有房、有地、有牛羊都可以來貸款,啥都沒有也可以,不是還有人嘛。還不上貸款就去工坊裏做工,每月從工錢裏扣除一部分,幹上幾年也就還清了。

風險評估?還款能力啥的一概沒有,洪濤算是看出來了,古人的道德水準相對高,很少有人會為了這種事兒耍賴皮。借了別人錢,不管有沒有字據都認頭,哪怕賠光了給人家當苦力,也沒有胡攪蠻纏的習慣。

其實就算有洪濤也不怕,他原本就是打算利用狗屁用都沒有的錢來盤活湟州經濟發展這盤棋。如此一來,利益是明擺著的。

那些原本還處於觀望狀態的本地人會忍不住試試,只要肯試洪濤保證他們上癮。錢這個玩意比任何毒品毒性都大,碰上就離不開了。

然後呢?然後大量的牧民就會轉而變成半放牧、半種田的狀態,在任何條件下,農耕民族也比遊牧民族好管理、生產力高。

難道說放牧就不需要了嗎?錯,不僅需要還要加強。不過洪濤理想中的放牧模式並不是一家一戶的隨意散養,那樣效率太低。

再借鑒一下,比如前蘇聯和我國解放初期的集體農莊或者集體牧場。雖然這種方式也有諸多問題,可是放到古代就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不管在管理、成本還是牧群疾病處理預防上都比單打獨鬥強。

牧民樂意不樂意?這個問題不用考慮,還是那句話,只要利益足夠沒人不樂意。牲畜多了、售價合理了、飼養成本降低了、成活率高了,大家湊一起還有主心骨不再怕被那些牧監欺負了,憑啥不樂意呢?

“這些都是駙馬車?從何處來,為何不入城?”不僅僅老百姓有疑問,城樓上的湟州官員裏也有不明白的,比如王中正王大人。

他已經來湟州快半年了,收獲嘛……一座大宅子,然後就沒了。既沒有歌舞酒宴、也沒有金銀財寶,甚至連湟州主官王詵的面兒都見不到。整天還無所事事,看上去啥都能管,可除了能往本子上記錄之外實際啥也管不了,也沒人聽。

“官人,這些車從京兆府而來,運送的貨物怕是只有帥司大人才知道,既不是樞密院指派,也不是二司的勾當,和轉運使更無瓜葛。朝廷裏曾經就此事彈劾過駙馬,但都被二位相公封駁了。”

古代官員身邊都有幕僚,或者叫師爺,其實大部分日常工作是由這些人做,官員只在大問題上拿主意。

王中正的幕僚年紀不大,和高翠峰差不多,同樣也屬於熟悉朝廷各種公務,還對各種大道、小道消息了如指掌的人物。

“道輔此言何意?難道說王詵所用皆不出自努庫!”王中正從幕僚的話中聽出了一些問題,如此大規模的陣仗,不是樞密院也不是殿前司和侍衛司指派,更不會是秦鳳路掏腰包,這筆錢是誰出的?

自打他來到湟州之後就一直在琢磨這個問題,這裏的稅收、轉運、鹽鐵等等都歸州衙管理,預算和朝廷撥款也沒有響應的機構處理,很不符合規制。哪怕湟州根本就沒有多少稅收入,但該做的工作不能漏。

皇帝在來之前只是說湟州與它處不同,是為軍事特區要特事特辦,但這也太特殊了吧,簡直都要成為國中國了。

“確實不是努庫劃撥,據屬下了解應該也不是來自內帑……”被稱作道輔的幕僚還真不是混飯吃的,他人在湟州,卻對朝中動向很是了解。

“那來自何處?”王中正都聽迷糊了,國庫沒掏錢、皇帝也沒私下給駙馬塞紅包,秦鳳路根本就沒有湟州的預算和撥款。王詵在湟州搞了這麽多花錢的工坊,還隨意貸款,現在又拉來了幾百車貨物,總不能全是自己掏腰包吧。

“這些車隊如屬下猜的沒錯都是從渭橋鎮烏金行而來,想必大人還記得長安種凱之事,當時王駙馬就是因為渭橋鎮的工坊和種家結下了恩怨。此一時彼一時,現在的渭橋鎮方圓十幾裏,納工數千人,每日黑煙如巨龍高竄,遮天蔽日。開封城內千金難求的駙馬車就產自那裏,想必這些車也是同樣。而湟州城東的工坊恐怕就是渭橋鎮的翻版,規模稍小而已。這些皆不是朝廷經營,都是駙馬的私產!”幕僚又湊近了半步,壓低聲音給王中正解釋著這支車隊的具體來歷。

“什麽!駙馬用私產貼補邊軍!”王中正的腦子已經有點不夠用了,這也太匪夷所思了。

到底渭橋鎮的工坊有多大他不清楚,也不關心。湟州的工坊他親眼見到過,沒啥意思,不就是一些大號的煉鐵爐嗎,什麽工程師不工程師的,鐵匠而已。

這些工坊屬於駙馬也無所謂,朝中誰家沒有點產業呢,光靠俸祿兩頓宴請就沒了,如何開展工作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