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目的(第4/4頁)

有他們這些人在,解雲根本不需要操心什麽,只需要給出明確的調查方向就好了。

外屋的情報人員緊張有序地工作著,裏屋,解雲和蔡康兩個人坐在窗口,小聲地溝通。

蔡康是朱瞻基專門安排給解雲的情報助手,他在大半年前跟解雲一起從大明出發,但是沒有跟解雲一起去歐洲,而是在印度洋上分開來了西洲。

這半年來,他一邊自查通政司,一邊安排建設信號基站,在西洲建立了十幾家電報局。

除了這些明面上的電報局,他還帶來了超過一千台高頻無線電報機,作為各大軍隊之間聯絡,偵查用。

也就是說,今後的西洲,朝廷的命令可以直接繞過總督,提督,總兵,直接發到每個指揮使的手中。

當然,這只是極端情況,正常情況下,朝廷不會越過高級將領與下面的指揮使直接聯絡。

但是最少,每支軍隊都可以直接接到朝廷的命令了。

除此之外,他還帶來了不少收音機。在目前這個階段,收音機的制造屬於高科技,電子管的制造非常困難,所以產量不高,價格高昂。

朱瞻基要求每個軍衛最少要有一台收音機,朝廷每天都會在不同的頻率頻道,播放不同的節目,讓各軍指揮使級別的官員,能清楚知道朝廷的決策。

明朝的藩王制度中,朱元璋明確規定在經濟上,藩王不能對自己封地內的稅收進行插手,更不能處理民政事務。

這些藩王雖然有兵權,但是,他們只能擁有一支三千人的護衛軍。

並且,這些藩王也是無權指揮朝廷的軍隊的,除非皇帝下令讓這些藩王指揮朝廷的軍隊,否則就會以謀反罪處置。

到了朱瞻基這裏,因為是封建海外,朱瞻基放了一部分經濟權力,比如稅收上面,藩王府有一部分稅權,而且藩王如果自己發展經濟,有一定的免稅額。

在軍事上,南洲的王爺們因為沒有外敵,雖然又三千護衛,但是沒有領兵權。

只有非洲的兩家王府各有一支六千人的護衛軍,這支軍隊由朝廷支付俸祿,而且領兵權也給了兩大藩王。

這主要是因為,他們要對付昆侖奴,還要對付滿世界亂竄的阿拉伯人。

但是在非洲,最主要的兵力不是這兩支護衛軍,而是親王和郡王的親衛,像漢王府,因為有一個親王,九個郡王,還有一大堆鎮國將軍,他們允許組建的親衛份額就有兩萬出頭。

但是實際上,漢王府自己組建的親衛,還要多於這個數字,差不多有三萬出頭。

除了這些兵力,黃金城有朝廷的六萬精銳,各地官府也都有一千人左右的地方軍隊。

更重要的是,朝廷在清江口布置了一個海軍總督府,並且在西洲沿岸布置了四個戰區,方便海軍隨時打擊昆侖奴。

這些軍隊,全部都要讓他們能直接與朝廷聯絡上,不管哪裏發生任何事,朝廷都能第一時間知道。

這半年多,蔡康因為這些事幾乎轉遍了整個南部非洲,不過,他也圓滿地完成了朱瞻基布置給他的任務。

如今每個軍衛,都有了兩台無線電報機,隨時都能跟朝廷聯絡上。

而解雲布置給他的任務,則是篩選出值得信賴的對象,在原有的情報網絡之外,建立一套可靠的情報系統。

能夠不用打打殺殺就解決兩家王府的隱患,才是解雲想要做。

這才能顯示出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