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社會穩定的基礎(第2/4頁)

大哥張海看著有些緊張的他,一開始還笑著安慰說道:“二弟,不用擔心,我們畢竟是皇外祖的外孫,就是做錯了事,最多也是被罵幾句。”

可是,朱瞻基早膳並沒有給他們賞膳,只是讓他們在謹身殿外等著。

而後,朝廷的主要大臣們幾乎一個不差地來了。議長,總理,秘書長,各部主官,還有陛下的內閣成員,這近百人的規模,讓站在殿外的張海也有些心裏沒底了。

他不認為自己的弟弟惹出的事情會將所有人都驚動,還以為今天朝廷發生了什麽大事,所以才有了這場臨時的會議。

可是很快,在那些官員們都進去了之後,李亮顫巍巍的身影來到了他們兄弟面前。“兩位小殿下,請跟老奴進來吧。”

張海常駐京城,與李亮熟悉一些。對這位伺候了自己外祖一輩子的老人,他不敢有絲毫怠慢。“李爺爺,如今朝廷重臣皆在殿內,皇外祖這個時候讓我們進去?”

李亮露出了一絲笑意,嘆道:“放心,陛下不會對你們怎樣的……”

得了這句安慰,張海放下心來。而張瀚以為自己的外祖想要用人多勢眾來逼迫自己了,用一種視死如歸的精神跟在李亮的後面,進入了大殿。

上百個大臣將殿內的座椅坐的滿滿當當,而內閣成員今日也一個不差,簇擁在朱瞻基龍椅下的高台四周。

在皇宮已經有了電,有了擴音器之後,已經不需要太監們扯著喉嚨大喊來傳話。

李亮將兩兄弟帶到了高台前方,留了他們兩人面對朱瞻基,自己繞過了高台,來到了朱瞻基的側後方,躲在角落裏閉目養神起來。

張海和張瀚兩兄弟當著中偉大臣的面,不敢馬虎,跪拜道:“梁國公府張海,張瀚拜見陛下。”

朱瞻基笑著擺了擺手說道:“平身。賜座。”

兩個太監搬了兩個椅子放在了高台之下,稍微斜著背對朱瞻基,面向諸位大臣們。

兩兄弟只能硬著頭皮坐了下來,面對百官的目光,讓他們格外不自在。

張瀚的心裏翻騰不休,雖然上面坐著的是一帶大帝,他最尊崇的親外公,可是如果今日說服不了自己,就別想讓自己屈服。

負責主持今日經筵的是內閣首輔李賢,他在高台二層,拍了一些話筒,聽著話筒發出了聲音,這才湊近說道:“今日是正統四十一年,甲申年,甲戌月,戊寅日。陛下觀天下各國現況有感,故此開經筵之例,納百官言,為萬民計。今日之經筵,為談古論今,為中外社會之比,故此諸位可各抒己見,不以為逆。有請陛下賜題……”

百官齊抱拳道:“請陛下賜題。”

朱瞻基湊近了面前的話筒,沉吟了一下說道:“民族,社會,國家這樣的論題,過去朕與諸位愛卿已經討論過多次。這些話題雖大,可是世界在不停變化,任何時候,都應該與時俱進,才能跟上發展的變化。

四十年前,朕第一次去歐羅巴,那裏剛被黑死病肆虐,兩千多萬人,死了近千萬。那裏的百姓不洗澡,不刷牙,在教會的統治下像牲畜一樣生活。

在我大明去歐羅巴之前,那裏處於黑暗的時代。基督教教會成了當時社會的精神支柱,它建立了一套嚴格的等級制度,把上帝當做絕對的權威。

文學、藝術、哲學,甚至包括政治和軍事,這一切都得遵照基督教的經典——《聖經》的教義。

誰都不可違背,否則,宗教法庭就要對他制裁,甚至處以死刑。

在教會的管制下,中世紀的歐羅巴死氣沉沉,萬馬齊喑,科學技術也沒有什麽進展。

但是如今,那裏卻已經像我大明一樣,人人洗臉刷牙,用鐵鍋做飯。

與我大明的貿易,拓寬了那些歐洲人的眼界。讓他們懂得了講究衛生,懂得了學習先進的技術。

在南部歐洲,以教皇國為中心,那裏的佛羅倫薩、威尼斯、熱那亞、米蘭、拿波裏、羅馬等國,現在已經變的更加文明。

他們的文明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通過商品貿易的發展,然後對社會進行了全面的提升,然後現在到了一定階段的產物。

商品經濟是通過市場來運轉的,而市場上擇優選購、討價還價、成交簽約,都是斟酌思量之後的自願行為,這就是自由的體現。

這些‘自由’還要有生產資料所有制的自由,生產力的自由,而所有這些自由的共同前提就是人的自由。

我們大明的出現,促進這種變化,因為我們的百姓,我們的軍隊,只用遵從我的命令,根本不會在乎那位上帝。

我們給歐洲做出了一個榜樣,讓他們知道,原來上帝不是萬能的,原來不信仰上帝的人們可以生活的更好。

所以近些年來,在南部歐洲湧起了一場新的提倡人的自由的思想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