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逆反(第3/4頁)

即便是三年,又利用了上了不少士子當老師,也給國家增加了許多的負擔。

三年以後,願意接受教育的孩子,家境富裕的孩子們可以繼續求學,學習後續的知識。

四十年的時間過去了,基礎學校在大明已經發展到了男校超過五萬所,女校也近萬所。

這些學校,成為了禮部最大的部門,如今的禮部,比工部的規模還要大。

只是為了自己的權力,禮部也在極力推進學校的建設和發展。

正是因為這樣的環境,如今大明的識字率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從原本不到百分之十的識字率,到如今,已經超過了百分之四十。

再過幾十年,現在那些不識字的老人去世,朱瞻基相信,能將十歲以上百姓的識字率提升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這種教育的普及,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儒家的地位被極大弱化。

以前人們進學,會將讀書跟儒家聯系在一起,因為他們從小學習的就是儒家的那一套。

可是現在,孩子們從一開始學習拼音,數學,自然地理,格物,這些跟儒家的關系都不大。

現在,沒有人把讀書識字跟儒家聯系在一起了。

百姓的思想解放,教育奠基是如今大明大步向前騰飛的基礎,也是各行各業迅速發展的基礎。

傍晚回到皇宮,朱瞻基就看到了自己想要看到了所有資料,而當這些資料全部匯集在一起,朱瞻基在憤怒之余,心裏也蒙上了一層陰影。

胡順是胡儼的孫子,這位儒家弟子雖然在能力上有所局限,但是在忠誠上絕對沒有任何質疑。

他在擔任河中監軍的兩年期間,每個月的工作匯報中,都提出了對鄭家一些行為的質疑。

但是,這些並沒有讓國防部的一些官員重視起來,因為鄭家的威勢太大,而一些懷疑有道聽途說之嫌。

現在的大明不允許風聞奏事,想要舉報必須要有證據,或者是以身犯險,直接狀告。

胡順並沒有這樣做的理由,只是將一些懷疑在工作報告中提了出來,而國防部這邊,就沒有重視起來。

而從這些工作報告中,朱瞻基能夠從頭到尾清楚地理出一條脈絡,那就是鄭宏雖然沒有違法行為,卻絕對有瀆職行為。

身為帝國西大門的守護者,這樣的一個總督,是很難繼續信任的。

朱瞻基又仔細看了河中總督府的其他勛貴勢力,因為要保持平衡,防止一家獨大,河中地區是最少有三家大型勢力的,其他兩家分別擔任副總督。

但是,原本被分封到那裏的豐城侯李賢,西寧侯宋傑死後,如今三家因為聯姻,竟然形成了密切的聯姻關系。

朱瞻基不知道這種聯姻的作用有多大,但是他很清楚,這是自己疏忽了,讓大明出現了一個軍閥勢力。

如今的河中總督府大明百姓超過了一百五十萬,十萬正軍,十萬輔軍。除了三萬正軍,三萬輔軍分部駐守外圍地區,在河中腹心地區,這三家勢力控制的兵力將近十五萬。

當然,朱瞻基不相信所有人都會有異心,甚至如果鄭宏想要反叛,恐怕他們自己家族的勢力都會反對。

這是因為大明的勛貴制度給他的信心,如今這幾家的子孫後代,嫡子都在應天府,未成年的孩子大部分也都還在應天府進學呢。

朱瞻基看完了這些情報,吩咐李子風說道:“將這三家的人都先給我盯住,等到通政司和咨情司的情報傳了過來,若有不諧,立刻將他們控制住。另外,動用通政司的內間,國防部的密探,盯緊鄭宏,將河中地區的軍隊情況匯報上來。”

這些都是以防萬一,在大明如日中天的氣勢下,沒有將士和百姓會真心願意背叛大明。

河中總督府,當一條條電文傳遞過來的時候,位於城中的電報局的電報機就幾乎沒有閑暇的時候。

而這些指示在被電報局的工作人員翻譯出來以後,很快也傳到了鄭宏的面前。

他們鄭家在河中已經駐守了四十二年,最開始的二十年,出身幼軍的豐城侯李賢,身為駙馬都尉的西寧侯宋琥都對皇上忠心耿耿。

但是,當老一輩去世之後,現在已經發展到了第三代,第四代,他們更多地是享受現在的榮華富貴,與現在的河中總督鄭宏沆瀣一氣。

他們不會有反叛之心,因為他們每個人都是在應天府接受的教育,了解大明有多麽強盛。

但是在鄭宏的有心籠絡下,三家聯姻不斷,關系越來越緊密。

電報局雖然是內務府控制,但是鄭宏想要安排幾個人進去,也是易如反掌。

看到這些匯總起來的情報,鄭宏立刻有些心慌了。因為這些指示來自不同的機構,而能讓這些機構同時發動的,只有那個高高在上的皇上。

皇上不知道這件事也就算了,如果要調查起來,他這些年的所作所為,絕對算不上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