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逆反(第2/4頁)

但是這一次,胡順卻足足書寫了兩百字,詳細地描述了鄭宏的不臣之心。

朱瞻基看了電報之後,吩咐說道:“將以往胡順的匯報電報全部抽調出來,看看這件事他到底是公心私心。其次,命令通政司,咨情司分別調查始末,兩日內匯報上來。再,將河中總督府其他勛貴,將領,資料匯報上來。”

河中總督府是帝國的西大門,鄭家雖然在哪裏已經駐守了三代,但是朱瞻基也並不是就失去了對那裏的控制。

要說鄭宏有些私心,朱瞻基相信,但是說他有不臣之心,朱瞻基又不信了。

何況,一個公爵,一個帝國的總督,也不是僅憑一個參謀的只言片語,就能隨便扳倒的。

哪怕鄭宏的確有不臣之心,也不能鼓勵以下犯上。否則,這以後的規矩就會亂套了。

這胡順,若真是一片公心還好,要是跟鄭宏有私怨,公報私仇,那就留不得了。

下午,朱瞻基參加了大明正統四十年的絲綢行會的行業大會。

如今大明的各行各業,只要是成規模的,都有自己的行會,比如,絲綢,茶葉,瓷器等等。

除了鋼鐵行會等少數幾個行會依舊被控制在內務府的手中,其他大部分行會都已經放開了控制,內務府只負責監管和約束,不參與具體經營和影響。

這種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變,讓市場自我調節,雖然會誕生出一些行業霸主,但是,只要朝廷把控住平衡,是有利於行業發展的。

真要讓內務府將所有的事情都操心,都參與,只會給行業發展套上枷鎖。

不涉及國家安全的行業,國家還是放開的好,只要不讓他們失去控制,亂不起來。

在這個官本制度的國家,再大的商人,再大的行業霸主,也抵不過皇帝的一句話。

當然,因為這些放開,如今各地出現了不少官商勾結的事,特別是一些官員直接參與進了商業行為,讓這個市場也失去了一些公平。

但是與此同時,勛貴階層雖然沒有資格參與行業規矩的制定,卻有參與貿易的權力,所以,他們與官員階級形成了上下遊的關系。

如今的內務府就像是大明的商務部,只是自己也負責礦產,石油等方面的經營,還有商業銀行控制在內務府的手中,直屬皇家權力範圍。

而下遊行業裏面,文官和普通商人主要負責生產環節,而勛貴階層和他們控制的商人階層負責貿易環節。

兩方相互妥協,相互遏制,再加上內務府的調節,所以,目前還是能保持平衡的。

朱瞻基的參加並沒有讓這些商人們覺得震驚,因為這幾十年來,朱瞻基為了鼓勵工業發展,經常出席各種商業行會。

而且,每年都會挑選出一些有貢獻的商戶,工匠授予他們榮譽勛爵的稱號。

如今的大明雖然算不上勛貴滿街走,但是在普通老百姓的眼中,一些低級的官員,勛貴,也並不是那麽具有威懾力了。

許多百姓只要有上進心的,都鼓足了精神,爭取也要跨入這個行列。

這裏面不得不提的就是教育普及化。

正統元年,朱瞻基正式執政的第一年,就正式頒布了《大明義務教育律》。

這套法規規定了所有的大明子民,不分男女,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力,並且在各地開辦了官辦的男校和女校。

六歲到八歲階段的大明孩子,免費開始入學接受三年義務教育。

這三年裏面,所有孩子都接受國語,數學,自然地理,格物四門教育。

國語從最開始學習拼音,簡單識字,能閱讀一篇簡單文章。

數學要學會簡單的加減乘除,能算清簡單的賬目。

自然地理方面,要了解各地的氣候特征,自然現象,不同土地的最佳種植作物。

而格物方面,則是要讓所有的孩子懂得簡單工具的制作和利用,包括一些科學原理。

正統元年,全國建立了大約一千五百所基礎學校,這些學校的老師都是普通的士子和秀才擔任。

所有的士子,在考上舉人之前,都必須要教三年時間的書,並且要取得合格的標準,否則不予進入下一步的科考。

而當時在全國各地縣城以上級別的城市,也建立了一千三百所女校,這些女校的老師都是來自宮中裁撤的宮女。

女校和男校一樣,都是三年免費基礎教育。雖然三年的時間不能教授太多的知識,但是能保證所有的人不是睜眼瞎,能利用大明字典來學習更多的文字。

大明字典就是公眾貴妃們為漢字注音之後,在全國範圍內開始大力推廣的。

這本字典跟後世的新華字典沒有多大的區別,只是簡單一些。不過經過了幾十年的增補,這本字典越來越厚,內容也越來越豐富。

朱瞻基也知道三年的時間不夠完成基礎教育,但是他也沒辦法啊。大明的經濟雖然發展的很好,但是全國的老師數量,文人的數量,包括經濟實力,都不能進行九年免費義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