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四章 重擔(第2/4頁)

實際上,朱瞻基也知道,分配給他們這麽多的土地,他們自己根本不會全部耕種。

大部分士兵需要服軍役,那麽多土地,配上幾十個仆役,能耕種多少?

不過那些土地上除了礦產,所有出產都是他們的,隨隨便便都餓不到,甚至能通過出產進行貿易富得流油。

如此好的條件,當然吸引了不少士兵報名,特別是曾經去過東洲的將士,他們自然知道那裏是一片好地方。

能去當人上人,總比在大明當一個普通士兵更好吧。

由於朱瞻基只是在海軍和幼軍內部招收移民的人,這一舉措還引起不少人不滿。也有不少宗室,勛貴,想要將分封南洲改成分封東洲。

但是朱瞻基將這些奏折都留中不發,讓人不知道他到底打的是什麽主意。

上萬東洲土著,有五百多個部落。但是只有不到三十個大部落,剩下的都是小部落。

他們這些人只能派一兩個代表參加朝會,除了阿茲特克和庫斯科王國,其他的部落都是二十人一組向朱棣跟朱瞻基磕頭,速度進行的很快。

當兩個最大的部落向朱瞻基磕頭之後,所有人參拜完畢,朱瞻基才起身回了半禮,向他們頒發賞賜。

這些賞賜五花八門,但是主要是以鐵制工具,鐵鍋,布料,為主。

至於茶葉和香料,還需要經過市場培育。他們可不像亞歐人,吃的都是原生態食品,生死由命。

想讓他們知道茶葉的健康,風氣還需要引導。

而鐵器,布料,這可是不用說他們就知道的好東西,他們最渴望的也就是這些東西。

將他們打發了出去,自然有鴻臚寺的官員們繼續帶著他們腐敗,讓他們在應天府玩上幾個月,腐蝕一下他們的心靈,然後等到東洲艦隊組建完畢,帶著他們一起回去。

而他們,將會是第一批接受大明文明熏陶,然後必須要歸心的首領。

如果他們不聽話,太醫院有的是辦法讓他們自然死亡。而實際上,從東洲啟程開始,就有一百多首領已經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病死了。

這些土人一走,所有人的精神都集中了起來,原本一些開小差的大臣們,這個時候也忍不住坐直了身體。

從七月二十一,朱棣的禪讓詔書被蹇義他們接受,朱瞻基這已經兩次在早朝上婉拒繼位。

大臣們沒有第三次拜請朱瞻基繼位,就是為這一天。

主席台上,蹇義站起了身子,面向朱瞻基和朱棣跪拜在地,在他的身邊,其他十幾個大小九卿也紛紛跪了下來。

而台下的大臣們無法跪拜,卻都一個個站起身來,腰都彎了下來,頭都抵到桌面上了。

蹇義朗聲說道:“予聞皇天之命不於常,惟歸於德。故堯授舜,舜授禹,時其宜也。

自古明王聖帝,焦思勞神,惴若納隍,坐以待旦,莫不居之則兢畏,去之則逸安。且軒轅非不明,放勛非不聖,尚欲遊於姑射,休彼太庭。矧乎歷數尋終,期運久謝,屬於孤藐,統禦萬方者哉!

今永樂皇帝陛下身登大寶二十載,勞心苦神,百病纏身,故此傳位於太孫瞻基殿下。

五運更始,三正叠代,司牧黎庶,是屬聖賢,用能經緯乾坤,彌綸區宇,大庇黔首,闡揚鴻烈。革晦以明,積代同軌,百王踵武,鹹由此則。

懇請殿下繼位!”

眾人紛紛應道:“懇請殿下繼位!”

他們連呼三聲,連拜三下。

朱瞻基站起身來,俯視著場內諸位大臣,心裏卻平靜無波。被朱棣從後面踢了屁股一腳,他才發覺自己竟然在這個時候走神了。

李亮他們看到朱棣的動作,差點忍不住一笑,連忙憋住。

這已經是第三次勸進,但是朱瞻基雖然不用拒絕,但是也不能一口答應。

他朗聲道:“永樂皇帝陛下奉天輔運,治化高於百王。文德武功聲教,被於四海。孤不如也,不敢繼位。”

蹇義又道:“帝王垂統,建永世之基圖,嫡長相傳嗣,萬年之歷數,國家彛典古今所同。永樂皇帝德合乾坤、明同日月,以武功定禍亂,以文教致太平,經國之謀存於宏遠。但其年壽已高,精力不濟。殿下聖學日新,英資天錫,上足繼承於大統,下足撫安於生民,綸命渙頒與情愜。伏維殿下正位以來,問安視膳,孝行配於前,王贊政,施仁令,譽達於天下,合天心,而郊廟社稷之俱享得人望而謳歌。殿下繼位,天下同慶。”

朱棣這個時候站起身來,有些不耐煩地推了朱瞻基一把,讓他讓開了位置大聲道:“老子說你行,你就行。嘰嘰歪歪,翻來覆去這一套,煩不煩。”

他望向文官們問道:“太孫繼位,文官們願否?”

文官們立即長揖躬身。“願!”

他又望向三樓的武將們問道:“太孫繼位,武將們願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