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八章 推讓(第3/4頁)

他可從來沒有見過如此巨大的一筆金銀,就連自詡富可敵國的撒馬爾罕,也不過收獲了不到二十萬兩黃金。

他早已準備,等艦隊回來,他一定要親自去看看,這麽多的黃金堆在一起,有多大一堆。

對朱瞻基來說,不到兩百萬兩黃金,不過是十二萬斤,六萬公斤,也就是六十噸。

這筆財富相對個人來說,已經不少了。但是相比要把黃金和白銀作為貨幣的大明來說,依舊少的可憐。

即使全世界的黃金加起來,也不足以作為貨幣。

用黃金做貨幣,只會出現貨幣短缺,永遠不會通貨膨脹。

經濟真正想要發展,只是依靠黃金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以白銀為輔,只要白銀短期之內產量不會大幅度提升,不會貶值,大明的金融就是穩定的。

現在,日本的白銀,墨西哥的白銀,南美的白銀產區都控制在自己的手中,這個擔心也不會有。

以白銀來流通,黃金來穩定,一兩百年以內,不用擔心貨幣泛濫導致物價上漲。

整個世界的貿易流通,目前一直處於貨幣短缺狀態。

大明境內因為缺少金銀,如今以貨易貨還非常普遍,更別說其他地方了。

特別是歐洲,幾次貿易下來,恐怕他們就只能窮的來給大明人打工才能活的下去。

這些金銀收獲早就在朱瞻基的計劃之中,對艦隊的獎賞,他也不準備全部都用金銀支付,要知道,如今爵位可要比金銀更受歡迎。

還有就是土地。

大明的土地現在可開發的還有不少,在南洲,東洲,更是有無數的土地。

這些艦隊的士兵們是第一批前往東洲的人,他們之中,肯定有不少會希望到東洲那邊當一個人上人,圈一大片莊園,養幾百個奴仆種地,或者挖礦。

只要願意去的,朱瞻基一定會不吝賞賜。

節省下來的金銀,自然會投入銀行,現在銀行因為缺少金銀,許多工程的建設,都放慢了腳步。

何況,還有最耗費資金的鐵路,也想早點修建。

哪怕工人們只要一半工錢,另一半以實物,糧食彌補,也需要大量的金銀。

朱瞻基生怕朱棣這個敗家子又把金銀給敗了,自然要掌握控制權。

給朱瞻基撐著頂蓋的是昌盛這個少監和四個小太監,他原本跟過朱瞻基一段時間,自然也是跟朱瞻基很熟的。

看見朱瞻基的臉上不一會兒出了汗,他遞過來一塊沒有用過的手帕,輕聲說道:“殿下,陛下著實是愛護你的,你一來跪下,就把我們打發出來照顧你了。”

七月的應天府是最熱的一個月,雖然兩個小太監給他扇風,跪在外面的滋味可一點也不好受。

不過,這個程序必須要走,演戲演全套啊!

足足跪了半個時辰,朱棣在大殿內讓王彥寫了第三次禪位詔書,然後自己親筆畫押,蓋上大印。

忙完了這些,他才嘆了口氣說道:“讓太孫進來吧!”

第三次詔書被封駁的可能性很小,從這段時間的反應來看,他禪位,瞻基繼位,可謂是眾望所歸。

這次的詔書發出去,也就代表他遠離了皇位。

不過這樣也好,這幾年朱有燉可是編了不少戲,在皇宮裏看看戲,無聊了到應天府到處逛逛,更愜意一些。

他計劃到了冬天,就出海去南方,到了那一年四季都是夏季的地方,這風濕老寒腿,也不會太折磨自己。

至於這國家大事,現在也不用他操心了。

即便瞻基有一些地方做錯了,自己這個爺爺的話,他該聽還是要聽。

王彥不敢怠慢,親自捧著禪位詔書出了宮城,皇城,來到了承天門外左手第二套大宅。

第一套大宅是宗人府,名譽上的文官之首,但是如今連宗人令都是蹇義兼任,地位跟吏部不能同日而語。

而一直關注著皇宮的蹇義,在王彥抵達之前,就已經得到了消息。他讓人叫了在衙門的侍郎等人,親自迎到了二院門口。

外間的前院是低級官吏的辦公場所,他們如此大的動作,當然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看到是王彥親自捧著七色聖旨駕臨,所有人都知道是什麽事了。

王彥看到蹇義,輕聲笑道:“有勞議長大人久候,咱家可是過意不去。接旨吧……”

蹇義帶著幾位屬官跪下,王彥也就有條不紊地念完了這篇格式化的聖旨。

這一次,蹇義沒有直接拒絕接旨,只是要王彥稍候,因為這件事,需要九卿共同決議。

他這邊派人去叫人,而其他衙門也早已看到了王彥一行,知道皇上第三次禪位詔書下來了,所有人都很快地匯聚在了吏部二院。

聖旨就被擺在眾人之間的桌上,六部主官和都察院都禦史、大理寺卿、通政使九位大臣坐在桌邊,誰也不肯第一個開口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