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五章 選才(第4/4頁)

但是通過這種溝通,於謙了解到了北方農戶的想法,而薛瑄也了解到了商業對國家經濟的促進。

隨後,幾人圍繞著今日的考題,以及幾日之後的殿試出題進行了一番討論,這個時候,主要就是於謙在說,王乾補充,而薛瑄收獲多多。

三日之後,承天門外張榜,這次復試,又黜落了十四個在時政方面答題一竅不通之人,將會有兩百九十八人參加後日的殿試。

殿試將不會再有黜落,也就是說,剩下的這些人,最少也會是一個同進士出身。

而被黜落的這十四人,將會與其他一千多貢士一道,成為禮部選官候選。

待到四月二十一日,這一次,兩百九十八名“進士”一大早就在禮部官員的帶領下,進入了奉天殿。

這一次,朱瞻基也出現在了眾人的面前。歷經點名、散卷、贊拜、行禮等禮節,然後頒發策題。

眾人三拜朱瞻基,隨後朱瞻基勉勵了眾人一番,眾人就按照此前的名序就座,開始了他們人生道路上的最後一次重要考核。

而朱瞻基等到考試開始之後,就起身離開。這裏的考試要進行一天,他當然不可能一直待在這裏。

等到傍晚收卷的時候,他再來見見考生們就可以了。

於謙他們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近距離見到朱瞻基,而朱瞻基那魁梧的身材,逼人的氣勢,也讓所有人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

等他離開,眾人的精神才松懈了下來,然後禮部的吏員們就一一上前,分發今日的三張考卷。

殿試不考經義,只考策論。

今日考的三道策論,並不要求格式,不限字數,只要求卷面整潔,哪怕以白話回答也可。

聽到唱禮官的話,眾人不禁一片嘆息。他們沒有想到,最後一場考試,竟然完全脫離了所有人的想象,連用白話回答都可以,那他們學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儒學,豈不是白學了。

當然,這也只是一念之想,因為任誰都清楚,沒有儒學的基礎,他們根本不可能坐在這裏。

三篇策論,一篇題目是“試論大明邊疆管理”。一篇是“農業,工業基礎因地制宜發展的重要性”。而最後一篇,則是“論農業興國,工業興國,商業興國”。

如果不是已經接受了半年的時政教育,這些士子們大多恐怕無從落筆。不過前幾日的復試上,就已經全部都是這樣的題目,有了思想準備,他們這些人並沒有太過驚訝。

考試在酉時初結束,隨後禮官開始收卷、掌卷、彌封。

第二日開始,由朱瞻基指定的八位考官一人一桌,輪流傳閱考卷。

每個人閱讀了考卷之後,各加五種記號,得“○”最多者為佳卷,而後就所有卷中,選○最多的十本進呈朱瞻基,由朱瞻基欽定禦批一甲第一、二、三名即為狀元、榜眼、探花。

兩百九十八份考卷,要是粗略,不過一日時間就看完,但是這是閱卷,所以用了三日時間。

四月十四,被挑選出來的十份考卷被送到了朱瞻基的面前,此時當著朱瞻基的面,才將封名打開。

對朱瞻基來說,他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喜好來挑選狀元,不一定完全看文采。

而他看到於謙的名字的時候,忍不住心中一喜,這可是這個時代最出色的官員之一啊!

雖然他很想點解禎期為狀元,但是如果於謙的文章不是太差,他已經決定,點這個真正有能力的於謙當狀元,讓他少走一點彎路。

在原本的歷史中,這個於謙就已經出色無比,現在有了他的細心栽培,一定會更加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