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零章 工序(第2/3頁)

就以TNT炸藥的生產為例,首先需要煤焦油,煤焦油的提煉和生產,都需要相應的技術手段。

其次需要對煤焦油進行硝化和硫化,這個過程中,產生大量的毒素,一點產品還能采用手工提煉,但是大規模的生產,就需要設計相應的安全手段。

什麽是安全的手段,那就是去人工化,封閉化,這就又涉及到了整個工業的蒸餾技術拓展。

蒸餾技術在宋代就已經出現,但是一直沒有完整,或者說是更先進的改進技術。

因為不管是篜酒,還是煮鹽,都不要太封閉的環境。

蒸汽機的發明,不僅僅是動力的提升,在蒸汽機的應用中,各種管道的設計,壓力的測試,其實就是一種蒸餾的技術改進。

把蒸餾技術應用到化學工業的生產,每一道工序就需要周密設計。

從動力來源,到蒸餾封閉,每一步要想達到預想的效果,就需要研究院的人進行多番論證和試驗。

只有在他們這裏實現了可能,這項技術才能推廣,普及。

這是因為有朱瞻基的存在,他可以毫無顧慮地直接點明科技的發展方向,加以應用。

但是實際上,除了機械方面的技術是循序漸進。在整個歷史長河中,化學技術的應用,絕大部分突破,都是由無數偶然組成的。

哪怕到了後世,依舊是這樣。

化學研究院這裏,為了籌備三酸兩堿的生產,已經制定了多達百萬字的筆記和工藝流程。

看到這些省略到極點的文言文筆記,朱瞻基第一時間就大發雷霆,他今天不是來指導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發脾氣。

藍煙雖然貴為良娣,但是因為她不能直接跟外臣接觸,所以與研究員們的溝通,都是通過手下的女官。

她雖然是理科生,但是文言文也學的比朱瞻基強多了,兩個人一個是學渣,一個是學霸。

朱瞻基當然是前者,而藍煙是後者。

藍煙是後妃,他就是有脾氣也發不出來,大部分時候,只能起一個指導作用。

她數次提出了科學研究需要用更詳細的數據,更通俗的語句來記載,不應該追求文字的精煉,但是這些人置若罔聞。

朱瞻基得到了這個消息後,也看到了這些人的記載。

漢字的精煉,這是任何一種文字都比不上的。但是如果用在闡述工藝程序,記載數據上,就精煉的有些尖酸刻薄了。

東方注重師徒的傳序,而且喜歡講究藏一手,更注重經驗傳授,而不是數據。

在藍煙的要求下,他們勉強在記錄裏面加上了數據,但是,對於文字的表達,依舊遵循以前的習慣。

在文言文裏面,主、狀、謂、定、賓、補,六種語序與現代語言是有差異的,這倒不算是大問題。

但是文言文為了追求精簡,經常會有一些省略,這就形成了主謂賓混亂。

經常是寫的人寫一句話,從來不會寫的清清楚楚,習慣性讓人來猜。

就像“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句話,一直就有三種解釋。

這在文科方面來說,沒有多大的關系,最多會有一些分歧和爭執。但是對嚴肅的科學來說,簡直就是災難。

以一個簡單的軸承為例,就分了內徑,外徑,內外壁厚度,寬度,硬度,鋼珠尺寸等尺寸。

一台機器,需要用大小不一的軸承無數,相互銜接的部件無數,每個部件要詳細地描述,銜接的力度又有規定。

結果整整一頁紙上,就只見到各種尺寸,主謂賓定語少的可憐。

不要說不懂的人,就是朱瞻基這種懂的人都看不懂寫了什麽。

這些還好說,畢竟有圖紙,可以照圖來對照。

但是一些加工工藝,更復雜的推論,還有一些設計的想法,這些寫出來,更讓人難以理解了。

百萬字的工藝計劃書,看似很多,其實在後世也就是三本書而已。靠著三本書,就把要建三酸兩堿的工廠的計劃全部囊括了進來,朱瞻基是不相信的。

可以這麽說,即使工匠們嚴格按照計劃書來建設工廠,研制設備,各個環節還是離不開他們這些研究員們。

在大部分人看來,這些是理所當然,但是在朱瞻基看來,這卻是對人才的極大浪費。

你一個科研工作者,整天把精力放在一個研究工藝上,算什麽回事?

所以朱瞻基寧願浪費幾個月的時間,也要故意發一次脾氣,將所有人給震懾住。

“孤對你們給予厚望,才讓藍良娣將鬥姆娘娘所授天書傳於你等。在孤這裏,在藍良娣這裏,依舊還有無數學問等著你們來研究,來整理,豈能讓你們分心他用。這份計劃書孤要你等重新理清,用大白話給孤寫出來。孤不要文采,不要文筆,只要識字的人,懂技術的人,看到這份計劃書,就能知道該怎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