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中秋(第3/4頁)

火車換了大車輪之後,穩定性增強了許多,坐在上面非常平穩,但是過彎的時候,因為減震的原因,側傾還有點嚴重。

但是這不是大問題,而是等他坐在了車上,發覺這個火車設計的太窄了。

在設計鐵軌的時候,朱瞻基要求的寬度是一米五,但是明代的一裏大約是五百六十米,除於五百,一米就合後世的一米一。

也就是說,現在的鐵軌寬度,擱在後世,就有一米六五,屬於絕對的寬軌列車。

為什麽設計這麽寬,也是有原因的,因為後世根據西方來的列車寬度,在二十世紀末期,實際上就已經不能滿足運輸需求了。

火車剛發明的時候,鐵軌是以兩匹馬的寬度來確定的,根本沒有任何科學依據。

但是當鐵軌全面鋪開以後,想要改變,已經來不及了。

所以說,後世的列車鐵軌寬度,是將錯就錯。

因為鐵軌是這樣設計,火車是這樣設計,包括隧道都是這樣設計,想要增加火車的寬度,需要將整個鐵路線進行改變。

但是火車運輸又不能停止,所以根本改不了。

這樣的寬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能夠應付使用的。可是科技在發展,工業在發展,後世造出了許多巨無霸的工業設備,根本不能用火車運輸。

舉個簡單的例子,水電站的發電機組,火箭的外殼,還有風力發電扇葉,這些都不能用鐵路運輸,只能通過汽車轉運。

朱瞻基前世出生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他懂事的時候,剛好的九十年代大發展時期。

當時的報紙,電視上經常就在討論火車寬度太窄,導致大型工業構件無法運輸的問題。當時許多人都曾建議,建設寬度兩米的超寬鐵軌。

兩米的寬度有些太誇張了,因為這是對資源的極大浪費,畢竟那樣的大型構件,並不是很多。

他那時候好奇,也研究過火車的軌距與運輸問題。發現不需要兩米的軌距,只需要一米六的軌距,實際上就能把火車的載重寬度,增加一米以上。

所以,朱瞻基在設計的時候,就要求馬致才按照一米五(實際一米六五)的寬度來建設鐵軌。

但是因為當時沒有說的太清楚,馬致才他們設計車廂的時候,竟然把車廂與鐵軌設計的一樣寬……

等朱瞻基坐了一圈,火車平穩地停了下來,朱瞻基提出了兩個要求。“諸位愛卿辛苦了,不過,孤坐了一圈,發現了兩個大問題,第一,是車廂太窄,這樣載貨,載人,都會少了許多。車廂的寬度,可以比鐵軌寬一米以上,按照孤的估計,即使車廂寬度三米以上,依舊能保持平穩。其次,刹車系統用木材摩擦太危險,這樣遇到緊急情況,就不能及時停車。蒸汽機既然能供應動力,推動火車行走,自然也能供應動力,將車輪抱死。所以,還要諸位愛卿同心協力,研究出相應的刹車系統來。”

馬致才躬身說道:“殿下,火車設計的太寬,就會太重,動力略有不足啊!”

“那就研究新型的蒸汽機,更大的蒸汽機,技術會發展,今後可能會造出一節車頭可以帶動幾十節車廂的火車,一次可以拉幾千人到千裏之外。不能因為現在的動力,就把今後給疏忽了。任何設計,都應該具有前瞻性。”

馬致才連忙說道:“臣這就安排人手改進……那就初步把車廂設計成三米?”

朱瞻基忍不住為他的死腦筋感到著急,不過他也知道馬致才的苦衷。他只敢按照朱瞻基的吩咐做事,否則的話,出了事故,他也承擔不起這個責任。

後世的一米四的軌距,車廂的寬度就有三米,現在一米六五的寬度,車廂可以設計到三米五以上。

朱瞻基說道:“暫且按照三米五來設計車廂,我要能坐更多人,能裝更多貨。另外……”

他望向了負責鐵軌研究的工部主事賈聰說道:“雖然火車還沒有完全設計好,但是應天府的鐵軌建設,現在已經可以開始了。你與工部的應天府改造部門聯系,根據新的應天府的設計,進行鐵軌的鋪設。在進行鋪設鐵軌的時候,要記得兩邊一共預留五米到六米的寬度。沿途還要設置好防護措施,不要讓不懂事的孩子們被車撞死。”

以現在的技術手段,當然也能建高架橋,但是耗費太大,沒有意義。

只要在鐵軌兩邊進行一些簡單的防護,比如兩邊砌一截能擋住車輪的矮墻,就能有效防護。至於那些自己找死的熊孩子,這是什麽時候都避免不了的。

朱瞻基是想利用應天府的火車運行,積累經驗,為今後的國內鐵道建設做準備。這個有軌火車系統,以後注定會被電車取代。

在這邊的事務處理完,剛準備回去,遇到了孫嫻和藍煙聯袂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