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改變(第2/4頁)

於謙一聽大喜,問道:“什麽書能讓太孫殿下親自作跋?”

夥計很快就拿出了一套三冊嶄新的書籍,說道:“這是我大明第一才子,解縉解學士寫的《天下·國家》,據傳明年春闈,大部分海外考題,都要從這裏面選題。”

於謙接過這印制精美,有普通書五六本厚度的書問道:“定價多少?”

夥計有些不滿地說道:“內監下了死令,這套書只讓以一百五十文價格售出,三本一起買,只能賣四百文。”

“這倒是便宜……”

大明老百姓為什麽讀不起書,是因為現在的筆墨紙硯的價格都相當於是奢侈品,一般家庭根本不能承受其價。

一百五十文一本的書,可以買五十斤糧食了,但是在世面上的書裏面,還算是便宜的了。

以於謙估計,這本書的成本恐怕都要一百二十文,剩下三十文給書鋪賺取,等於內監一文錢不賺。

而且,這還沒有算給解學士的潤筆費,內監出的這書,恐怕還要虧不少。

他拿出了第一本,隨手把第二本遞給了眼巴巴看著的王乾,然後翻開了書。

第一頁,就是太孫殿下那架構清奇的硬筆書法。

朱瞻基的筆跡這些年也傳遍了大明境內,因為不僅解縉的這本書,包括馬歡和陳誠他們寫的書,也都是太孫殿下作跋。

他的筆跡初一看覺得很醜,不太符合大明人的審美,但是字跡架構之間自有溝壑,充滿了一種大氣磅礴的感覺。

如今的大明,就有不少學子開始學習朱瞻基的字跡,風格。

“天下,蒼穹之下。國家,國大之家。華夏,禮儀之邦。大明,應天之國。”

短短的四句話,於謙登時如同飲了一壺美酒,忍不住道:“說的好!”

王乾顧不得看自己手中的書,也湊了過來,看到了最上面的幾句話。

他感覺自己的靈魂一下子飛起,整個人渾身發軟,卻又有一種說不出的激動。

他忍不住緊緊地抓住了於謙的手臂,激動說道:“廷益兄,誰說太孫殿下無才?殿下這是大才啊!”

於謙也很是激動,點頭道:“是,不要人雲亦雲,若是殿下無才,陛下如何會讓殿下直接監國。這幾句話說的真好,當浮一大白。”

王乾看著這幾句話,眼眶忍不住都紅了起來。“我也曾怨天尤人,認為自己命不好,但是看到殿下的這幾句話,卻覺得自己的思想狹隘,愚不可及。這天下是我大明之天下,身為大明學子,豈可只想到自己,應當心懷天下。”

於謙摸了摸自己的身上說道:“我身上還有五十文,走,趕緊挑了書,我們去炒幾個小菜,喝兩杯。”

要是平時,王乾就拒絕了,因為這樣的請客,他是還不起的。

但是今天,他卻沒有推辭的意思,長揖道:“如此就叨擾了。”

兩人選了開始說好的九本書,又加上這套新書,總計耗銀近二兩。

這對王乾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但是於謙答應了讓他秋闈之後才歸還。他有信心能中榜,這個時候也顧不得這麽多了。

從書鋪旁邊找了一家小酒館,兩人點了三個菜,要了兩壺酒,剛好把五十文花的幹幹凈凈。

兩人都顧不得說話,接著又看了下去。

這本書雖然是解縉所著,其實卻是由朱瞻基確定了書的內容之後,由解縉加以潤色而成。

朱瞻基已經等不及孔家從儒學上闡述國家與民族的關系,而且這本書的內容也不涉及國內的意識形態鬥爭,更像是一本海外各國的簡史。

所以,即便是一些內容有一些爭議,也不影響這本書的發行。

有爭議更好,才能讓更多的人關注。到時候孔家再重新闡釋國家與民族的概念,那個時候會直接改變人們的觀念。

在這本書裏面,朱瞻基抄了許多後世才有的概念,比如政治制度形成,比如環境造就民族性格等等。

這些東西如果是寫大明境內的歷史,肯定會遭到許多指責和反駁,但是,現在寫的是海外各國。

大部分文人都沒有去過外國,他敢說這本書寫的不對嗎?

歐洲有國家讓女人當政,有議會制度,有封藩制度,有部落制度。每一種制度的行程,肯定都跟所處的環境有關。

那些國家,大明大多數人不知道,但是書裏面也提到了日本。

解縉從日本的地域狹小,多災多難,山多地少,僵硬的貴族制度這些方面,解釋了日本人偏激,偏執的民族性格,就讓許多人挑不出不是。

而且,在書裏面,朱瞻基也加了許多對海外秀麗風景的描述,對海外富饒的描述。這一切,都是為了激發大明百姓向外拓展的想法。

於謙和王乾看的如癡如醉,一直到酒菜上齊了,兩個人才不舍地放下了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