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不同的路(第2/4頁)

楊士奇這樣說,是因為他本身是沒有經過科考當官的典型。但是在他的時代,大明的文人數量不多,有點才華就能得到重用。

他天性聰明,多年的遊學生涯讓他積累了豐富的學識,所以才能在得到惠帝的賞識後進入翰林院。

但是現在這條路已經走不通了,哪怕太孫殿下也弄了不少秀才和舉人擔任官職,但是那些都是低級事官,想要升職難上加難。

楊道也嘆了口氣道:“父親,孩兒天性愚魯,當初能中秀才,也是托了你的福分……”

“距離秋闈還有大半年,這大半年只要你潛心學習,為父加以輔導,一個舉人的功名未必就不能到手。”

“可是這不是孩兒想要走的路……”

“難道為父還會害你嗎!”楊士奇臉色嚴厲了起來,沉聲說道:“你自西洋回來,就一直在誇海外的瑰麗,難道為父不知道你的心思?”

楊道知道,自己躲避了許久的選擇,現在再也躲不過去了。

他起身跪了下來,面向楊士奇說道:“父親,孩兒不孝……”隨即拜了下去。

楊士奇的心裏感到一陣寒意,身子也忍不住顫抖了起來。好一會兒,他才壓抑住了自己內心的惶恐,盡量溫和地說道:“你如今也大了,要不是隨殿下出海三年,如今也早娶親了。為父並不是不知變通之人,你有何謀劃,為父也能替你周詳一二。”

楊道擡起頭來,原本敦厚的臉上也呈現出了一股凝重。他堅定地說道:“父親,孩兒想要加入海軍!”

果然是最壞的選擇……

楊士奇控制不住內心的惶恐,顫抖著說道:“道兒,為父現在就只有你一個兒子了啊……”

楊道堅定地說道:“請恕孩兒不孝……父親,如今致同已經慢慢長大,他雖然年幼,卻比我有才,父親不必憂慮後繼無人。況且,孩兒也欲今年成親,就是進入海軍,也不是今年就離家,總要給楊家留下血脈。”

楊士奇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厲聲喝道:“那海軍有什麽好?哪怕是一軍主帥,也不過是個兵頭。魏公的那句東華門外以狀元唱出者才是好男兒,難道你就忘記了嗎!”

楊道不動聲色,硬著頭皮說道:“父親,那是前宋,已經過了幾百年了。如今已經是大明,太孫殿下重視海軍,重視武將,這武將哪裏就比文臣差了?”

“太孫……”楊士奇冷笑了一下說道:“你們這些年輕人一個個口口聲聲太孫殿下,可知他就是個太孫,連太子都不是!太子殿下一心撥亂反正,如今皇上年邁,要不了幾年,就是太子殿下的天下!”

楊道一愣,看著自己的父親說道:“可是他們終究是父子啊!”

“太子殿下並非只有一個兒子!”

楊道渾身一震,看著自己的父親,臉上露出了恐懼了神色。他本就跪在地上,這個時候又拜伏了下去。“父親,慎言慎行啊!這楊家一應榮辱,可都系於你一身!”

楊士奇也自覺失言,裝作輕描淡寫地說道:“我也就是一說,太子殿下對太孫並無不滿。”

楊道卻深知此事不會如此簡單,文臣對太孫不滿不是秘聞,他們想要蠱惑太子易儲也不是一天兩天。

父親身為太子殿下的最信任的屬臣,怕是在這件事上脫不了幹系。

想到這裏,他也恐懼了起來,顫聲說道:“父親,孩兒有一事不解。”

楊士奇心中有些懊悔,溫和說道:“起來說話,何至於此。”

楊道直起身來,卻沒有從地上起來,而是問道:“皇上為何對太孫殿下恩寵有加?如今這朝中只知有太孫,不知有太子,父親可曾想過這背後的緣故?”

“皇上一介武夫,自然更喜歡像武夫的太孫,而不喜偏向文臣的太子。”

“父親說的只是表象,孩兒以為,這其中最重要的緣故是,皇上認同太孫殿下的治國理念。而太孫殿下的治國理念,孩兒這幾年在羽林衛學進學,也能體會一二,那就是平衡。”

楊士奇原本一直有些不喜這個二兒子,認為他偏執,愚魯,卻沒有想到,這個兒子如今卻還要給他講理。

“何為平衡?”

“宦官控制經濟,文臣掌管民政,勛貴掌握軍政。這三家不能一家獨大,不能此強彼弱,只有這三家平衡,朝廷才會穩定。太子殿下一心偏向儒家,偏向文臣,這會導致朝廷失衡,所以這才是陛下不肯重用他的原因。”

楊士奇沒有想到兒子有這等見識,問道:“既然如此,我身為孔門弟子,為文臣謀劃何錯之有?”

楊道堅定說道:“父親怕是誤會了儒家與文人,文人與文臣的關系。羽林衛學的墻壁上就寫了一句話:‘思想歸思想,政治歸政治’。學文不代表就是儒家,文臣不一定就是儒家,這文字也非儒家所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