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局勢與大勢(第3/4頁)

玉蘅這個時候才有時間回了莊奉儀的臥室,平日裏總是醒的很早的莊奉儀這個時候依舊在海棠春睡,早上的動靜並沒有能驚醒她。

看著有些淩亂的床,再聞到那有些讓人心慌的味道,她突然之間明白了劉萬剛才那句話的意思,臉都羞紅了起來。

但是見識到了這個宮中的森嚴,又想到昨夜的一夜暢談,她的心裏,似乎並不反感呢。

朱瞻基今日閑了下來,當然不是因為沒有什麽事做,而是不用再到奉天殿去看那些文臣爭吵了。

朱棣雷厲風行地安排好了銀子的分配,又推出了議事法則,這幾日就沒有了大朝會。

所有大臣們一邊等著封印的那日,一邊忙著相互串聯,要拿出一套眾人都認可的方案,顯得比往日更加忙碌。

朱瞻基本來是能休息幾日的,但是現在又開始整理西北和帖木兒國的各方面情報,他的書房裏,顯得比往日更加忙碌。

而在東華門內的咨情司,也比往日更加忙碌,除了外地各處的情報人員回京述職,連通政司和錦衣衛的人也都來了不少。

他們相互配合著,將一條條情報,一個個信息進行匯總,進行分析,然後將結果遞到興慶宮去。

錦衣衛這邊,楊章德這個錦衣衛的指揮僉事親自坐鎮,壓制著錦衣衛的人不要跟咨情司的人起矛盾。

通政司這邊,左通政粱階只是過來打了一個照面,見朱瞻基並沒有過來,就安排了五品右參議龐博在這裏負責協調。

從朱瞻基開始搜集整理情報,所有人都知道,這是西征之事要被正式提上議程了。

不過現在沒人顧得上這個,到底是讓六位堂官輪流擔任議長,一人輪流一年,還是固定一個人連續五年擔任議長,主持朝議,現在才是文臣們關注的。

兩個方案各有千秋,前一個方案相對公平,六個堂官都有機會擔任,不會讓誰高人一等。

但是,這卻不是文臣們希望的,因為不管是誰,誰沒有一個高人一等的理想呢?

將這個位置固定下來,成為文臣之首,領導文臣與皇上打擂台,雖然不是丞相,但是也堪比丞相啊!

這幾日本來就要封印放假,各部除了禮部要準備祭天儀式,其他部門都沒有什麽事了。

但是京城各部的人員,比往日還要到的齊全,連那些請假的人員也都一個個開始坐班。

哪怕他們參與不進高層的角逐,也想第一時間知道確切的消息。

朱棣對大臣們的態度關注比較密切,但是朱瞻基卻沒有心思去打探他們到底會做出什麽樣的決定。

不管他們接受哪一種方案,最後的結果都是一樣的。

他的精力全部都放在了西北的情報和朝中文武大臣以及宦官集團的勢力對比上面了。

他的高祖朱元璋的確是個大才,雖然和尚出身,從不識字到最後卻成為一代大家。

特別是他對人心的把控,管理的能力,都稱得上一代天驕。

儒家雖然有局限的一面,他們抵制所有的發展,讓任何人只能在既定範圍內折騰,但是他們帶給這個民族超強的凝固力。

歷朝歷代以來,儒家文臣向來不缺少“忠君之臣”,他們為了理想可以拋頭顱灑熱血。

朱元璋趕走了蒙元人之後,一大批怕死鬼立即就翻身做了主人,變的不怕死了。

朱元璋利用文臣治國,利用武將壓制文臣,然後再利用與皇室永遠一條心的宦官來限制武將。

這樣一個循環的權力環節構建完成以後,皇權掌握了平衡和仲裁,讓每一方都不能占據絕對優勢。

但是,這裏面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人才斷代!

武將不像文臣,他們需要在戰場上拼殺,需要面對各種艱難的局面才能成熟起來。

在朱元璋時代,幾十年的拼殺,他有一大批具有豐富戰鬥經驗,包括政治鬥爭能力的武將。

徐達,常遇春,湯和,藍玉,隨便拉一個出來都能壓制住一大批文臣。文臣在朱元璋時代,比武將的勢力要小一大截。

但是隨著國家穩定,老一輩的武將被殺的殺,老的老,死的死,新一代的武將們根本比不上老一輩了。

但是文臣不一樣,隨著國家的穩定,他們的人數越來越多,勢力越來越大,經驗也是越來越豐富。

到了朱棣時期,隨著朱能的死去,就只剩下一個張輔,一個沐晟還有一點政治頭腦。

沐晟駐守雲南,張輔現在也駐守到了交趾。在如今的大明朝堂上,原本武將制衡文臣的局面一去不復返,文臣勢力越來越大。

朱棣沒有辦法,只能扶持宦官來幫助武將們制衡文臣,這也是永樂時期,宦官勢力大盛的根本原因。

朱棣的七大太監,除了一個李謙是漢族,兩個回族,兩個女真,兩個蒙元人。這不僅僅是因為異族沒有依靠更加忠誠,主要原因還是他們對文臣的忌憚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