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執政方針(第3/4頁)

“信口雌黃……”雖然是罵,但是朱棣的臉上帶著笑,說明他並沒有生氣,“你倒與朕好好說說,這裏面到底哪些不對?不用文官當政,那許多大將連字都不識,如何處理公務?”

“文官是文人,但是文人不一定就是儒家,而且這些大臣大部分都不是思想狹隘之輩,並不是就不堪大用。只要我們重新理清職責關系,加以限制,大部分人都是可以繼續用的。”

朱棣覺得有些心累,但是朱瞻基越是這樣小心謹慎,以他對這個孫子的了解,越是覺得朱瞻基說的東西會非常嚴重。

“以鴻臚寺為例,在秦時,鴻臚寺只是典客,負責接待官員,組織宴會,到漢時才又名大行,鴻臚。鴻臚本為大聲傳贊,引導儀節之意。大鴻臚主外賓之事,雖是職官,歷朝歷代皆不重視。

我大明職官志記鴻臚寺掌朝會、賓客、吉兇儀禮之事。凡國家大典禮、郊廟、祭祀、朝會、宴饗、經筵、冊封、進歷、進春、傳制、奏捷、各供其事。外吏朝覲,諸蕃入貢,與夫百官使臣之復命、謝思,若見若辭者,並鴻臚引奏。

但是這樣一個部門的主官,卻只是一個四品,比光祿寺卿品級還低。皇爺爺,我大明不同前朝,如今有屬國數十,並與超過兩百小國建立了臣屬或貿易關系,大明想要揚我國威,連那些國家的話都不會說,這如何使得?

鴻臚寺要做事,要組織人員貿易,進行語言教學,就必須要擴大職能範圍,一個四品,絕不能滿足如今的需求。”

朱棣知道朱瞻基的話還只是個開始,想著他的話也有些道理,隨口說道:“貿易有內監,鴻臚寺最多也就是負責聯絡,鴻臚寺卿升三品也無不可。”

聽了這話,朱瞻基只是想笑。這外交部在後世在任何國家都是最重要的部門,許多國家都是總理或者首相親自兼任,到了朱棣這裏,卻一點也不重要了。

這是思想的局限性,朱瞻基並沒有在這個問題上糾纏,只是說道:“孫兒以為,將鴻臚寺,通政司兩部合並,成立新的外交通政部,並且將此部提為六部之一,才是正理!”

朱棣心中一動,知道戲肉來了。他嗯了一聲說道:“六部固有定例,將鴻臚寺提升外交部,那你認為該將何部撤銷?”

“兵部。”朱瞻基毫不猶豫地說道:“兵部掌管武官選用及兵籍、兵械、軍令。此乃軍事,自然應該歸軍事方面。軍政分開,這才是長治久安正理。而且,軍政分開,這些文人們就再也沒有插手軍務的理由。縱觀歷朝歷代,文人插手軍務,外行指揮內行,導致的禍事還少嗎?”

朱棣今日就是故意試探朱瞻基的底蘊,不置可否地嗯了一聲,又開始擠牙膏。“那兵部劃歸軍務,豈不是要設立新的機構?”

“當然,兵部掌武官選用,兵籍,兵械,自當獨成一系掌調兵權。五軍都督府掌陸軍領兵權,海軍部掌海軍領兵權,三部合一,互不統屬,統一歸皇爺爺親管。”

朱棣原本還想說荒謬,但是聽到最後一句話,心動了一下。

但是僅憑這個就想改變朱棣的想法,那是不可能的。他又問道:“兵部掌錢糧調撥,離開戶部支持,哪裏能行?”

朱瞻基笑了笑說道:“所以,這也涉及到了戶部的改革,如今戶部度入為出,靠天吃飯,這樣是不行的。首先一點,就是要執行預算制度。戶部是朝廷的錢袋子,可是這個錢袋子絕不能有自己的思想,一切資金調撥,絕不能任由戶部自己控制,而是應該由皇爺爺控制。”

朱棣好奇問道:“什麽是預算制度?”

“就是朝廷各部每年要花多少銀子,都必須要有一個基礎份額,這一部分是雷打不動。另外設立一部分預算外資金,才由戶部按照需要分配,但是每一筆分配,都要接受各部的監督和審查。”

朱棣的頭疼了起來,從鴻臚寺扯到外交部,從外交部扯到兵部,又從兵部扯到戶部,現在又扯到都察院和六科了。

但是朱瞻基提出的許多思路,還是讓他大有觸動的,所以他不動聲色地又問:“這又牽扯到六科和都察院了?”

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六科級別太低,雖然監督六部,卻沒有資格查賬,審核,應該與都察院合並,設立專門的賬目清查小組,巡察使,分別監管朝堂與地方。”

朱棣忍不住笑道,問:“以你之見,這朝堂的每一個部門都要調整?”

“當然,像刑部就應該與都察院,大理寺與朝堂行政部門分開,而且最重要的是,大理寺卿應該與左都禦史列為從一品,比六部的尚書高半級,這樣才能形成有效的控制,而不是天天在朝堂上吵。當然,風聞奏事這一條必須要改,不管舉報誰,都必須要有證據,道聽途說之言以誣陷罪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