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殺無赦(第3/5頁)

如今的印度各地咖喱還沒有徹底流行,但是不講衛生這一點,一直沒變。

這裏人們,不管大小便當街就來,就是有廁所,也只是劃一塊地方,根本沒有遮擋。

以至於一進他們的城鎮,就是一股屎尿味,讓人反胃。

許多人在電影上面,看到印度女人的臉蛋輪廓漂亮,就意味印度人很美,其實這是錯誤的認識。

印度的五大人種,除了雅利安人種與白人有些相像之外,幾乎都是黑色人種。他們的膚色由深到淺,只有雅利安人種和東亞人種能夠入朱瞻基的眼。

其余的三個人種,要麽是顴骨高的讓人覺得五官變形,要麽是黑的讓人恐懼。

因為他們的黑不像是非洲黑人,是一種單純的黑。他們皮膚的顏色,跟黃色人種死亡之後的膚色幾乎一樣,所以格外滲人。

即便是在後世,朱瞻基也欣賞不來南部印度人的美,柯枝位於印度南部,這裏的人就更入不了朱瞻基的眼。

繞過他們的國都埃爾納古勒姆,來到了位於東南方的神山。

鄭和第三次下西洋期間,朱棣命工部吏員隨行,在此刻下了一座巨大石碑,並刻下了中文碑文,供當地土人膜拜。

工匠耗費了數月時間,完成了這座足足二十米的石碑。這座石碑利用山石就地雕刻,除了文字,還雕刻了東方的龍,自刻成之日,就成為當地的聖物。

登上了三百多級的台階,朱瞻基登上了山腰。禮部官員擺下香火,文武百官在朱瞻基帶領下,共同敬奉香火。

然後,朱瞻基才仔細瀏覽了這座巨大石碑。

王化與天地流通,凡覆載之內、舉納於甄陶者,體造化之仁也。

蓋天下無二理,生民無二心,憂戚喜樂之同情,安逸飽暖之同欲,奚有間於遐邇哉。

任君民之寄者,當盡子民之道。

《詩》雲“邦畿千裏,惟民所止,肇域彼四海”。

《書》雲“東漸於海,西被於流沙,朔南暨聲教,訖於四海。”

朕君臨天下,撫治華夷,一視同仁,無間彼此。推古聖帝明王之道,以合乎天地之心。

遠邦異域,鹹使各得其所,聞風向化者,爭恐後也。

看到這碑文的內容,朱瞻基的心裏感慨萬千。這碑文充分顯示了大明天朝上國的氣勢,也表現了對印度各國的籠絡之意。

如今的印度南部和沿海,都臣服於大明,可是在後世,這裏根本沒有任何人記得。

哪怕他見多識廣,也沒有聽說過這座聖碑,恐怕是早就被當地人摧毀了。

大明如果不放棄交趾,不退出南洋地區,一直對印度地區進行幹預和控制,恐怕就沒有人敢這麽做。

如今的大明已經在這裏修建了行宮,今後準備加強對南洋的控制。朱瞻基相信,大明只要不重蹈覆轍,這座聖碑就會一直流傳下去,供後人瞻仰。

如今已經是二月末,按照陽歷,都四月份了,如今的印度已經非常炎熱。

眾人在山上並沒有耽擱太久,就原途下山,前往柯枝王宮。

朱瞻基特意召了解縉隨行馬後,問他:“如果在這柯枝推行漢話,解師以為可行否?”

解縉雖然是文士,但是騎馬也不在話下,他沉吟了一番說道:“若只是以加大貿易份額為由,開設漢話學塾,當地土人怕不是要爭先恐後。但是若想全面推行,恐困難重重。”

朱瞻基明白他的意思。如今大明境內的文人數量不多,而此地地域遼闊,人口繁多,想全面推行漢話肯定不容易。

但是如果是以貿易為借口,在這裏設立一所漢語學校,這裏的土王們恐怕都會派子弟來學習。

他點了點頭說道:“那就先辦一個學塾,讓這天竺一地各國,都以會說漢話為榮。解師可在文人間聯絡眾人,能有十幾個文人留在此地教授漢話,暫時就夠了。孤承諾,凡是願意留在此地授課的秀才,舉人,滿三年後,回去大明可按同進士授官。”

解縉答應了下來,願意幫助說服一些文人留在此地授課。

這只是一件小事,但是對想要長期在印度實施影響力的大明來說,卻非常重要。

不管大明如何強盛,印度各小國如何落後,如果相互之間民間的溝通不夠,一切控制都無從談起。

抵達柯枝皇宮,這裏的皇宮建設的倒也頗有規模,大理石的建築城堡,還有幾分氣勢,就是稍微小了一點。

柯枝國主率領家人和文武官員在城堡外迎接了朱瞻基一行,諸多女眷也直接被接進了後宮。

接下來的十天,朱瞻基一直在各種應酬中度過,每天接見各國使節,安排各種瑣事。

在這裏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委派了八十余個羽林衛學的士兵,與內監的人員一起,前往印度各國進行貿易摸底。

大明與各國的貿易,需要了解各國的情況,所以這件事是印度各國都認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