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六章 文化與經濟(第2/4頁)

而且開發東番除了樟腦,糧食之外,還有一大特產,那就是甘蔗。

中國的蔗糖提煉技術已經發展了一千多年,從漢代的粗制蔗糖,唐代時期,中國從印度摩伽陀帶回了大量的蔗糖工人,從此以後,蔗糖技術領先全球。

但是到了宋代,阿拉伯人學會了提煉白砂糖,他們從宋朝買回蔗糖,經過加工,提煉成白砂糖,然後賣到歐洲,賺的盆滿缽滿。

因為歐洲並沒有甘蔗,他們只能從甜菜裏面提取糖,還是甜度不高的紅糖。不僅數量少,質量差,價格還非常昂貴。

忽必烈征服中亞,才把提煉白砂糖的技術帶回了元朝。然後元朝的工人利用阿拉伯人的方法,結合自己的技術,發明了黃泥水琳脫色法。

自此,中國的白糖制造才開始領先世界,並且開始輸出國外。

如今的大明,對外貿易中,這趟所占的比例雖然不大,卻一直非常穩定,並且是供不應求。

而東番非常適合種植甘蔗,這也能給大明帶來巨大的收益。

要知道,西域人,除了茶,就是糖的需求量最大。

阿拉伯人雖然是白糖提煉的鼻祖,但是他們也沒有甘蔗,在白糖出口這一塊,根本沒有任何競爭力。

只要以後大明遏制他們的原材料進口,他們就只能乖乖地從大明手裏買糖。

因為台風耽擱了幾天,朱瞻基能夠留在東番的時間並不多,他必須在八月十五之前,回返京師。

所以,在安平確定下來了建造水師的位置,八月初九,大軍就開始返航。

永樂十四年的夏季已經過去,在南風的推送下,艦隊返回的速度要快了許多,只用了兩天的時間,艦隊就抵達了寧波府。

第二艦隊的大軍再次分開,只剩下了第一艦隊和三萬神機營的大軍,回返京師。

八月十三的晚間,艦隊終於抵達了新江口第一艦隊的基地,而朝廷也早已得到了通知,在閱江樓碼頭籌備了一場盛大的歡迎儀式。

這一次,來新江口迎接的人除了海軍都督劉江,禮部左尚書呂震,還有翰林院,詹士府的首要官員。

而朱瞻基也在這一日得到了消息,太孫妃孫嫻,為自己生下了長子,除此之外,自己一下子多了三個孩子,還有四個即將臨盆。

皇室得到了第四代的長子,還是太孫妃生下來的,沒有名分之爭,整個大明都歡呼不已。

只是,朱棣按照朱元璋立下的族譜,給這個孩子起名叫做朱祁鎮,讓朱瞻基的心裏有點不是滋味。

難不成,再養出一個導致了土木堡之變的敗家子皇帝。

他已經決定,留意一下內監,如果遇到一個叫王振的太監,管他有沒有犯事,先把他殺了再說。

他盡心盡力地改造大明,可不想再經歷一次土木堡之變。

雖然現在漠北幾乎已經在大明的控制之中,韃靼部勇士幾乎成為了大明開發北明山的礦工,但是,誰知道歷史的糾錯能力有多強大呢!

不過再給自己十年時間,將漠北變成內地,應該問題也不大。

雖然蒙人野蠻,但是有了八十多年的統治,如今的蒙人實際上已經被漢族同化的差不多了。

沒有了文化的隔閡,只要再把他們打服,同化只是時間問題。

中華民族最厲害的永遠不是武力,而是文化。不管是現在的蒙元,還是以後的滿清,他們的統治固然折斷了漢人的脊梁。但是在文化上面,他們最後都被漢人同化。

舉一個簡單地例子,女真原本並沒有文字,他們為了區別漢人,創造了滿文,但是到清朝滅亡的時候,絕大多數的滿人也只能說幾句滿文,連寫都不會了。

從倉頡造字,到河洛圖書,再到春秋時期的諸子百家。當華夏文化成熟之後,就開始了一直以來的擴張,永不停頓。

不管是朝代更叠,還是異族入侵,華夏不僅沒有縮小,反而一直在擴大。

這是因為華夏文化從來都不是以血緣來區分的民族。

三皇五帝時期,華夏只是中原一小塊部落。春秋戰國時期,華夏也只是原本周朝的疆域。但是一次次擴張,一次次分裂,華夏變成了一個融合了多民族,不同血脈的超級國家。

這裏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華夏的文化影響。

從這一點上來看,也間接解釋了歷史上為什麽會有那麽多的漢奸文人。因為他們根本不在乎是誰統治這個國家,統治這片土地,他們只知道,不管是誰,都會受到文化的影響,最終變成自己人。

如果不是科技的發展,戰爭的升級,最後西方國家人為地以國家取代了民族,以土地劃分了界限,華夏又剛好陷入歷史的最低谷階段,華夏文化的影響力,遠遠不止表現出來的那麽小。

就像朱瞻基親眼看到過哪些韓國人,日本人,他們身穿民族服裝,虔誠地在孔府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