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零章 如意(第2/2頁)

這一點不用他說都知道。在以農為本的國家,若是因為燒制水泥誤了農耕,民以食為天,沒有吃的,國家就不穩。

朱瞻基本來心中已經有了計劃,但是現在還沒有跟張輔商議好,所以這個計劃也就先不提了。

他開口說道:“孫兒以為,如今先以各州府為點,每個州府先建設一批水泥窯,工人數量都需控制在五千以下。樞紐之地,或酌情適量擴大水泥窯數量,不能因工誤農。”

朱棣點了點頭說道:“待孔誠計算好每個水泥窯所需窯工數量,計算好每種配方的最佳配比,屆時明旨通報全境。基兒你讓工部做好規劃,確保所產水泥能供應所用,又不能因此誤了農耕。”

“遵旨。”

見朱瞻基這麽爽快地答應了下來,朱棣也有些不好意思了。“如今你籌建海軍,組建格物院,又要籌劃海貿,眼下又要大婚,真是勞累你了。”

朱瞻基笑道:“孫兒年輕,不怕累。現在做事越多,孫兒才能對各種事都知之甚多,以後也才不會被佞臣欺瞞。”

這句話似乎又觸及到了朱棣痛處,他看了一眼正盯著地圖看的朱高熾,嘆了一口氣,終究沒有在朱瞻基的面前,再給他難堪。

他揮了揮手說道:“時辰不早了,你們回宮吧。王彥那邊我讓他直接給你調兩百個有外派經驗的內侍過去,事情要做,也不能累著自個。”

朱瞻基雖然很想問問他今天如此重賞孔誠的用意,但是想了想還是沒有問出口。

朱棣跟前世的他很像,都是那種只願意一個人統管全局的人,其他人該知道的自然會讓你知道,不該你知道的絕不會讓你知道。

這種信息的不對稱,是大權在握的滿足感裏面最重要的一環。

所以,還是不要破壞他的心情了,反正即使他不說,自己也能猜到一點。

回到宮中,朱瞻基就吩咐李亮。“你去讓楊章德查一下孔誠的身份。”

而朱棣隨後也接到了宗正府的報告,得知張輔企求兩妃歸省,朱棣忍不住笑了起來。“原來這個小子也有沉不住氣的時候,宣他明日武英殿覲見吧……”

他想了想又說道:“著人通知一下太孫,讓他午時來武英殿。”

而第二天快到中午的時候,張輔在內侍的帶領下剛到武英門,就遇到了等在門口的朱瞻基。

“由我親自引英國公進去吧,你們退下。”

一眾太監齊聲應是,根本沒有一個人反對。

張輔看著朱瞻基那年輕的臉,心中訝異朱瞻基的宮中的權勢,這五年來,自己對這個皇宮的了解還是少了啊。

不過這個時候,他老老實實地拜見了朱瞻基,跟著朱瞻基謙讓了一番,並排向著武英殿走去。

時間有限,張輔也不再繞圈子,直接問道:“殿下前些時日的提議可否還有效?”

“當然,在英國公你的名號改變之前,一直有效。”

張輔心中一動,口中謝道:“多虧了殿下相助。”

明代的封爵都是有地號的,如果張輔真的受命永鎮交趾,那麽他的封號肯定會改,這也是朱瞻基給他吃定心丸了。

朱瞻基卻搖了搖頭說道:“我這不僅僅是幫你,也是為了整個大明。交趾地勢復雜,民族混雜,若英國公能將此地穩定下來,也是大功於大明。”

張輔雖然知道不該問,但是仍然忍不住問道:“殿下就不怕枝強幹弱?”

“以大明一國對交趾一地,若還怕了,又怎能圖謀天下?”

“狡兔死,走狗烹……”

朱瞻基笑道:“英國公不必試探於我,也無需憂慮。天下如此之大,若交趾穩定,這天下仍然還會有其他地區可圖。也總有大明力量不能及的地區。例如那南洲,西洲,往返一次就需半年以上,那些地區,僅僅依靠朝廷,是管不過來的。”

這就等於明白地告訴張輔,哪怕交趾在他的治理下穩定了,朝廷想要把交趾納入朝廷管理,也會給張家留一條後路,進行遷封。

所以聽到這個承諾,張輔也就誠摯地說道:“輔願為殿下執韁。”

這句話也是明白無誤地投靠了。此時已經跨入了武英殿的大門,朱瞻基只是笑了笑微微點了點頭,率先走進了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