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社會(第2/2頁)

這是西方發展的基礎,也是他們領先東方的基礎,朱瞻基只需要把這一套,帶入東方的教育體系,那他的目的就達到了。

他想要在自己的農莊修建研究院,就必須要依靠工部的人員。而想要讓這些人員按照他設定的方向發展,除了行政命令,技術推廣,獎懲措施,這些方法,更重要的就是建立符合大明實情和基礎的邏輯課程。

這個時候,能獲得宋禮他們這些工部大佬的支持,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聽到宋禮這樣的回答,朱瞻基滿意地說道:“小子才疏學淺,對儒家研究有限,對國家研究有限,但是也知道,僅靠耍嘴皮子,是不能改變國家,增強國力的。所以小子現在願意以身作則,以一己之力來整合大明如今的格物之力,更好地為大明出力。此事還望諸位能鼎力相助。”

這個時候,朱瞻基又是長揖一禮,眾人也紛紛起身還禮。

宋禮朗聲說道:“此乃為人臣者本分,臣定率眾同僚,為殿下犬馬。”

吳中這個時候開口說道:“殿下,臣觀殿下之言有語焉不清之處,臣有三問,請殿下釋疑。”

除了宋禮,也就吳中的資格最老,官職最高,他一開口,其他人都安靜了下來。

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孤向來不曾當眾述言,今日與諸大臣初次會晤,想講的也太多,言辭間自有紕漏。請吳尚書問,孤定當答。”

“請問殿下,何為社會?何為華夏社會?”

朱瞻基回想了一下,說道:“所謂社會是共同生活的個體通過各種各樣關系聯合起來的集合。這種關系叫做‘社會關系’。例,人類最主要的社會關系包括家庭關系、共同文化以及傳統習俗。社會關系包括個體之間的關系、個體與集體的關系、個體與國家的關系。還包括群體與群體之間的關系、群體與國家之間的關系。群體的範疇,小到民間組織,大到國家朝堂。國家在實質上是以一方領土為界限的大社會。個人與國家之間的關系就是個體與大社會之間的關系,而個人與世界的關系就是個人與人類整體社會之間的關系。所謂華夏社會,是指與我等共用一種文字,同遵循我華夏習俗,並且願意與我等同尊相同文化的所有人和種族。例,朵顏三衛,此族在洪武時期才歸順我等,現在願守我大明律,講我大明話,學我大明書,三代一過,當視我大明人,準予科考。另,大明海外各小國,若願學我大明書,說我大明話,守我大明律,當都可視為我大明一員。而所有人組成的共同生活範圍,統稱為社會。”

這番話只要一傳出去,朱瞻基這個太孫肯定會得到無數小國的支持。如今的大明就是全世界最繁華的國家,許多小國的國君來到大明,就不遠離開,想要變成大明一員。

但是如今的大明入籍條件是很苛刻的,那些小國遺民,無不以成為大明人為榮,做夢都想變成大明人。

哪怕他們即使入籍,也只是低等人,低於漢民族族裔的地位,他們也心甘情願。他們渴望的就是能與漢人結親,成婚,這樣幾代下來,才能被視為真正的大明人。

朱瞻基的話其實就是對他們的支持,也讓他們看到了希望。

吳中點了點頭又問:“殿下提出了農學,文學,理學,七大概念。卻只提出了根源,直接就略過不提。如此這些實乃殿下所講社會的組成之基,請問殿下個人有何之見?”

這個時候,朱瞻基當然不會回答了。他提出這些問題,目的就是為了讓所有人來思考,來回答。

他若是給出自己的答案,不管說的再對,再好,也能挑出無數的毛病。所以,他只管挖坑不管埋,絕對不會自己來回答。

“吳尚書,小子才疏學淺,只是想到了這些問題,卻不知該如何綜述和闡釋,這些還是需要你們這些大儒來給小子答案。”

吳中似乎也早就知道朱瞻基不會正面回答,也不失望,又問道:“因專利而引發殿下如此之說,可是殿下似乎並沒有闡釋出社會,學術,格物,專利之間的關系,請殿下以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