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圓形競技場經歷的滄桑與保存的狀況(1332 A.D.)(第2/2頁)

圓形競技場作為比賽的場地只限於罕見或特別的節慶,對於建材的需求每天不斷,市民不加限制毫無怨言地給予滿足。14世紀時,一項極其可恥的和解法案,使得兩派獲得同樣的特權,可以無償從大競技場這個采石場任意挖取石料,[462]而大部分石頭都被愚蠢的羅馬人燒成石灰,更是使得波吉烏斯為之痛心疾首。尤金尼烏斯四世為了阻止這種濫采的狀況,防範有人趁著黑夜到這個寬闊而陰暗的地方從事犯罪活動,特別建造一道圍墻把大競技場圈在裏面,同時辦理時效長久的特許狀,將整塊用地和附屬的建築物捐給鄰近的修道院。[463]等到他逝世以後,那道圍墻有次在暴動中被民眾推倒,要是他們真對祖先最高貴的紀念物存有尊敬之心,那麽堅決不讓它淪為私人的產業,倒是非常正確的做法。大競技場的核心部分已經損毀,但是到了16世紀中葉,正是重視鑒賞和提倡學術的時代,外圍部分尚有1612英尺仍舊完好無缺,80座三層拱門高達108英尺。保羅三世的幾個侄子是造成目前破壞的罪魁禍首,每個旅客只要看到法爾尼斯宮,就會詛咒這群暴發戶的王侯,他們犯下褻瀆神聖和奢侈貪婪的惡行。大眾對於巴貝裏尼家族加以類似的譴責,而之後每一代的統治者恐怕都一再對大競技場造成損害,直到最明理的本尼狄克十四世將它置於宗教的保護之下,迫害和傳說使這個神聖的地點沾染了無數基督教殉難者的鮮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