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薩拉森人入侵羅馬和利奧四世的勝利(846—852 A.D.)(第2/2頁)

利奧四世的統治把全副精力用在羅馬城的防衛和裝飾上,教堂重新整修和再加布置,使用近4000磅白銀來恢復聖彼得教堂的損失,奉獻給聖所一個重達216磅的金盤,塑成教皇和皇帝的浮雕,用成串的珍珠圍繞在四周。然而這些虛有其表的大手筆作風,若是與利奧四世發揮慈父的作風,重建奧爾塔和阿爾梅裏亞的城墻相比,根本算不了什麽,更不要說他把森圖姆塞利流離失所的居民,運送到他新建的利奧波裏斯,這個地點離海岸有12英裏。他出於慷慨好義的性格,將一群科西嘉人連帶他們的妻子兒女,遷移到台伯河口的波爾圖,給予妥善的安置。破敗的城市重新恢復生氣,田地和葡萄園分給新來的拓墾者,將馬匹和牛只當作送給他們的禮物,在他們開始努力工作時予以協助,這些經歷千辛萬苦的難民,要從薩拉森人身上找回公道,發誓不惜犧牲身家性命也要為聖彼得的陣營效勞。

西方和北方的民族前來拜謁使徒的殿堂,逐漸在梵蒂岡形成占地廣大和人口眾多的郊區,不同的聚居地用那個時代的語言來區別,像成群結隊的希臘人、哥特人、倫巴第人和撒克遜人。然而這些古老的地點仍舊可以通行無阻,很容易受到褻瀆神聖者的侮辱,如果計劃要用城墻和塔樓將這個地點圍起來,就會耗盡職務權威和慈善事業所能提供的人力物力。精力充沛的教皇不分季節、不分日夜親自督導,激起高昂的士氣,經過4年的努力,終於完成了這項虔誠的工作。他將“利奧之城”的榮名賜給梵蒂岡,從而得知他愛好聲譽,這是一種高貴卻世俗的情操,雖然在奉獻時難掩自負的神色,卻也能表現出基督徒的悔悟和謙卑。他們舉行盛大的典禮,主教率領教士穿著麻布的懺悔服裝赤足繞城而行,吟唱贊美詩和連禱文用以宣揚天主的勝利,邊走邊用聖水灑在城墻上,最後用祈禱結束整個奉獻的過程。在使徒和一群天使的保護和照顧之下,無論新舊羅馬都會保持純潔興旺和固若金湯的美名。[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