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穆罕默德的逝世和後事的安排(632 A.D.)

穆罕默德到63歲時,體力還能應付世俗和宗教使命所帶來的辛勞。癲癇病的發作會讓人產生同情並不會引起厭惡,有關這傳聞完全是希臘人惡意的誹謗。[226]但是一名猶太婦女為了報復而在卡伊巴對他下毒,倒是讓他信以為真。[227]他的健康狀況在4年內變得很差,身體越來越虛弱,但致命的打擊是14天的熱病,高燒不時使他喪失語言表達的理性。當他自己感到大限已到時,用謙恭的態度和悔改的心情來教誨門人弟子,使徒在講壇上說道:

要是我曾經不公正地鞭打任何一個人,我在這裏願意讓他如數抽打我的背脊。我有沒有無故詆毀一位穆斯林的名譽?請他站出來當著大家的面指責我的錯誤。我有沒有搶奪哪一位的貨物?我願用為數不多的財產連本帶利地償還全部債務。

在群眾中有一個回答的聲音:“有這麽回事,我有權利要求3個銀幣。”穆罕默德聽取他的申訴,然後滿足了他的願望,並且感激這名債主現在把話說清楚,沒有等到最後的審判日才提出要求。他用泰然自若的神情面對死亡,釋放奴隸使他們獲得自由(根據資料有17個男性和11個女性奴隸),對於葬禮做出詳盡的指示,勸阻那些為他哭泣的朋友應該節哀順變,並且賜給他們和平的恩典。直到他逝世前三天,他還是按照規定舉行公眾的祈禱儀式,選擇阿布·伯克爾接替他的職位,像是清楚地表示要讓年邁而忠誠的老友,成為宗教和政治事務的繼承人。但是他非常審慎地拒絕一次明確的提名,因為不僅危險,而且會引起猜忌之心。就在他天賦的才智明顯削弱的時刻,他要人拿來紙張和墨水,要寫或者是口述一部聖書,對於他獲得真主的啟示做出最後的總結,這樣一來就在房間裏引起爭論,這是否會超越《古蘭經》所代表的權威性,先知被迫在這種狀況下指責門徒過於意氣用事。如果能就傳統的習俗對妻妾和同伴略盡綿力,他要在家庭成員的懷抱之中,維持使徒的尊嚴和狂熱信徒的理念,直到生命最後的時刻。他敘述加百列的親自來訪,要他向人間做永久的告別,不僅對最高真主的仁慈,也對他的恩惠表示出真誠的信心。在親切的交談中,加百列說出他所獲得的特權,天使在沒有獲得先知的同意之前,不會擅自攫走他的靈魂。提出的要求得到他的應允,穆罕默德立即陷入解脫的痛苦之中。他把頭枕在最心愛的妻室艾莎的膝上,劇烈的疼痛使他昏厥過去。等他恢復知覺時,擡起頭來眼望著屋頂,雖然聲音有些顫抖,但神志非常清醒,斷斷續續地說出幾句清晰的話語:“啊!大仁大慈的真主!赦免我的罪……是的……我來了……要與天國的同胞在一起。”他就這樣躺在鋪在地板的毛毯上安詳地過世(公元632年6月7日)。

悲痛的喪事使敘利亞的遠征行動為之中止,軍隊停駐在麥地那的幾座城門口,酋長圍繞在臨終主子的四周。先知的城市特別是那座房屋,到處是悲痛的喊聲或絕望的飲泣,只有狂熱的宗教情緒能激起一絲希望和撫慰。“他是我們在真主面前的見證人、求情人和聯絡人,他怎麽可能會去世呢?靠著真主的恩典他並沒有過世,就像摩西和耶穌一樣,只是陷入神聖的昏迷狀況,很快會回到忠誠的子民中間。”歐麥爾根本不承認這種狀況,拔出他的彎刀威脅那些不信神的人,誰敢說先知已經去世,便要將他的頭砍下來。阿布·伯克爾憑著懾人的威望和冷靜的態度,平息混亂的局面。他對歐麥爾和在場的人群說道:“你們頂禮膜拜的對象,究竟是穆罕默德還是穆罕默德的真主呢?穆罕默德的真主有不朽的永生,但是使徒像我們一樣是凡人,而且根據他的預言要經歷必然逝去的命運。”親近的家人非常虔誠地把他埋葬在最後咽氣時的所在地。[228]麥地那由於成為穆罕默德謝世和奉安的地點而受到敬仰,無數前往麥加的朝聖客,經常轉離大道來到先知簡樸的墓地[229],抱著至誠的心情鞠躬致敬。[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