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科穆寧王朝(1057—1185 A.D.)(第5/10頁)

(六)曼紐爾一世(1143—1180 A.D.)

“英俊的約翰”兩個年長的兒子早已夭折,還有艾薩克和曼紐爾承歡膝下,他基於判斷或出於私情要讓幼子接位,垂死君主的選擇獲得軍方的同意,他們對曼紐爾在土耳其戰爭中英勇的表現極為贊許。忠心耿耿的阿克蘇急忙趕回都城,要確使艾薩克本人受到很禮遇的監禁,同時用200磅白銀購買禮物,送給聖索菲亞大教堂的主要神職人員,在為皇帝舉行的神聖儀式中,他們的發言有舉足輕重的力量。曼紐爾在資深老兵和摯愛部隊的簇擁之下,立即回師君士坦丁堡,他的兄長艾薩克也就默認“塞巴斯托克拉特”的頭銜。臣民對於新任君王曼紐爾一世(公元1143年4月8日)的高大身材和軍人氣概表示贊美之意,帶著輕信的態度接受令人感到喜悅的承諾,說曼紐爾一世兼有老年人的智慧和穩重以及年輕人的活力和幹勁。在他統治下的帝國讓大家有非常清楚的認知,積極進取的作為已超過先帝,才華又與他的父親不分軒輊,然而約翰樂於交友的優點已隨之而去。37年的統治始終在從事一場持續不斷和變化多端的戰爭,用來對付土耳其人、基督徒以及越過多瑙河來自草原的各種遊牧民族。曼紐爾一世的軍隊被運用在陶魯斯山脈、匈牙利的平原、意大利和埃及的海岸以及西西裏和希臘的海域,談判仲裁的影響力從耶路撒冷延伸到羅馬和俄羅斯,拜占庭帝國有一陣子成為亞洲和歐洲強權所尊敬或畏懼的對象。

曼紐爾一世雖然在東方的奢華環境中接受教育長大,卻像士兵一樣具有鋼鐵般的意志,生平的事跡除了英格蘭的理查德一世和瑞典的查理十二世以外,很少有人夠格與之相提並論。談到他在武藝方面的實力和技能,雖然雷蒙(Raymond)號稱安條克的赫拉克勒斯,但還是無力揮舞希臘皇帝使用的長槊和盾牌。有一次舉行著名的馬上比武大會,他騎著一匹烈馬進入賽場,首次對陣就戰勝兩名強壯的意大利武士,第一位是在沖擊的奔馳中被打下馬來,另外一位只有不戰而退。他的朋友和敵人同樣擔憂,前者是顧慮到他的安全,而後者則關心自己。有次他把埋伏的兵力安置在樹林裏,就冒著危險騎馬前去找尋敵軍,只有他的兄弟和忠誠的阿克蘇陪伴在身邊,阿克蘇無論在任何狀況下都不願離開他的君王。經過一場為時甚短的交戰以後,18名騎士不敵逃走,但是敵人的數量不斷增加,援軍的前進緩慢而且極為懼怕,曼紐爾一世從500名土耳其人的騎兵隊中沖出一條血路,全身沒有受到一點損傷。在一場對抗匈牙利人的會戰中,他對於部隊的行動緩慢感到不耐,從縱隊的前面攫取一面鷹幟,他是第一個也可能是唯一一個沖過正好分隔兩軍戰線的橋梁的人。就是在同一個國度,等到他的部隊渡過薩沃河以後,他就把船只全部打發回去,下達命令給部隊的指揮官,他要忍受痛苦留下來征服這片帶有敵意的土地,否則的話“不成功就成仁”。在科孚的圍攻作戰中,皇帝的座艦後面拖著一艘被俘的戰船,他站在高高的舵樓上,正對著來勢如雨的標槍和石塊,只有一面大盾牌和飄動的船帆提供掩護。要不是西西裏的水師提督吩咐他的弓箭手要尊敬這位英雄人物,他逃不過大難臨頭的死亡。

據稱有一天曼紐爾一世親手殺死40個蠻族;他的馬匹後面拖著4個土耳其戰俘回到營地,他用繩索將他們綁在座鞍的圓環上;他甚至到隊列的前排去挑戰或接受一場單對單的搏鬥,那些像巨人一樣的勇士要與他交鋒,不是被無敵的曼紐爾一世用長矛貫穿身軀,就是被他用長劍砍下頭顱。流傳的故事提到他的事跡,種種的模式很像抄襲自騎士的羅曼史,難免要讓人懷疑希臘史書的真實性。我不會替他們的信譽辯護而使自己陷入困境,然而他們的編年史有長篇大論的記載,要是這種誇張的說法非常熟悉,那我會特別指出,成為刻意描述對象的君王只有曼紐爾一世。他的英勇猶如奮不顧身的士兵,並沒有兼具將領的用兵素養或明智審慎。他的勝利並沒有產生任何長遠或有益的征服,對土耳其作戰所獲得的桂冠,毀棄在最後一次時運乖戾的戰役中——在皮西底亞山區,他率領的大軍全軍覆沒,心胸開闊的蘇丹讓他僅以身免。

曼紐爾一世最奇特之處在於他的性格,是勤勞與慵懶、強壯和柔弱的對比和變化。他在戰爭中幾乎不知和平為何物,處於和平的歲月時顯然沒有進行戰爭的能力。他身處戰場就睡在驕陽之下或雪地之上,發揮個人和馬匹的耐力堅忍從事最長距離的行軍,面帶笑容分享軍營的飲食並且禁絕酒類。而只要他回到君士坦丁堡,就立即順從自己的欲念過起奢華的生活,他的衣著、飲食和宮殿所耗用的經費,遠超過前面幾位皇帝的限度。整個夏日都無所事事,悠遊在普羅蓬提烏斯海風景宜人的島嶼上,與他的侄女狄奧多拉陷入亂倫之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