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東部的混亂局面以及“和諧論”和“三聖頌”(451—518 A.D.)(第2/2頁)

在那個宗教狂熱的時代,一個字詞的意義甚或發音都會擾亂帝國的安寧,三聖頌[334]是指“神聖、神聖、神聖,上帝是萬民之主”,希臘人認為這是各級天使在上帝的寶座前面,永遠不停反復念誦的贊美詩,大約在公元5世紀中葉神奇透露給君士坦丁堡教會。虔誠的安條克很快加上“他為我們被釘在十字架上受苦”這句感恩的話,無論單單對基督還是整個三位一體,都合乎神學的規定,逐漸為東部和西部的正統教會所采納,但是這種做法出自一位一性論主教的理念[335],像這樣來自敵人的貢獻,從開始就被認為是低級的褻瀆行為而加以拒絕,極為魯莽的革新幾乎使阿納斯塔修斯喪失帝座和性命。[336]君士坦丁堡的民眾對於自由的理性原則一無所知,他們拿著賽車時各黨派的顏色或是學校裏神秘組織的旗幟,當作合法叛亂行為所高舉的象征之物。“三呼神聖”不論有沒有帶上討厭的附加句,在主座教堂中被兩個敵對的唱詩班高聲歌頌,等唱到聲嘶力竭的時候,就使用棍棒和石塊這些更為實際的辯論武器。首先開打的一方會受到皇帝的處罰,卻得到教長的保護。像這樣重大爭執所引發的事件,關系到皇冠和教皇禮冠的得失。街道上立時擁擠著無數的男子、婦女和兒童,組織嚴密的僧侶排成正式的作戰隊伍,他們一心一意想要前進、呐喊和搏鬥。“教友們!基督徒成為殉教烈士的時機已經來到,我們絕不能拋棄精神上的父親,要將摩尼教派的暴君革出教門,他不配當我們的君主!”這些就是正統基督徒的呼叫聲。阿納斯塔修斯的戰船在皇宮前面停下劃槳,一直等到教長接受他的悔罪,緩和群情激昂的怒潮。勝利的馬其頓尼烏斯很快受到放逐,但他的群眾又一次被同樣的問題激起宗教的狂熱情緒:“三位一體中的一位是否被釘上十字架?”

在這個關鍵時刻,君士坦丁堡的藍黨和綠黨都暫停爭吵,民政和軍事的力量在他們的面前遭到毀滅。城市的鑰匙和衛隊的旗幟都被送到君士坦丁廣場,那裏是虔誠教徒主要的據點和營地。他們不分日夜唱著榮光上帝的贊美詩,或是拷問和殺害為君王服務的人士。受到皇帝重用的僧侶,也是神聖三位一體之敵的朋友,頭顱被插在矛尖上高高舉起。投向異端教派建築物的火把,將毫不留情的烈焰蔓延到正統教會的房屋。皇帝的雕像被砸得粉碎,自己也只有躲在郊區,一直等到過了3天以後,才敢出來請求臣民的憐憫。阿納斯塔修斯取下皇冠,裝出懇求者的姿態,出現在賽車場的寶座上。正統基督徒當著他的面在排演三呼神聖,等到他要傳令官宣布退位時,大家感到極為欣喜。他們傾聽他的勸告,既然所有人都不夠資格統治,那麽他們事先應選出一位君主。狂熱而偏執的信徒接受處死兩位不孚眾望的大臣作為贖罪,身為主子毫不遲疑將大臣定罪丟給獅子。這場猛烈而短暫的叛亂因維塔利安的成功而大獲鼓舞,他率領匈奴人和保加利亞人組成的軍隊,這些人大部分都崇拜偶像,竟然宣稱自己是正統基督教信仰的保護者。他在這場虔誠的反叛行動中,使色雷斯的人口因殺戮而減少,對君士坦丁堡進行圍攻作戰,消滅6.5萬名同教兄弟,直到他獲得召回主教的權力,心滿意足當上教皇,發起卡爾西頓大公會議,迫得臨死的阿納斯塔修斯簽署一份正統教義的協議書,由查士丁尼的叔父忠實執行。這便是使用上帝的和平這種名義,由教會的信徒所發起的第一次宗教戰爭(508—518 A.D.) 。[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