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亞歷山大裏亞教長西裏爾的宗教信念和強勢作為(412—444 A.D.)

亞歷山大裏亞的西裏爾,這個名字在教會的爭論史上非常響亮,而加上聖徒的頭銜,則表示他的見解和他的派系獲得了最後的勝利。他的叔父是總主教狄奧菲盧斯,與其在一起的生活使他接受了正統教會有關熱忱和統治的教誨,後來在鄰近尼特裏亞沙漠的修道院中,度過了青春年華的5年時光,對他有很大的裨益。他在塞拉皮昂院長的教導下,不辭辛勞全力進行神學研究,僅是一次通宵不睡,他就讀完了《聖經新約全書》的四福音書,八卷的普通書信集[302]和《羅馬書》。他非常討厭奧利金,但是對克萊芒、狄奧尼休斯、阿塔納修斯和巴西爾的著作卻愛不釋手。教義和實踐的辯論,使他的信仰更為堅定,他的大腦變得更為敏銳,他將富於學術價值的神學理論,從自己的修行住所為核心,像蛛網一樣向四周擴展,不斷沉思和推敲寓言和形而上學的作品,現在還余留七卷冗長的對開本,毫無聲息放在對手的身邊。

西裏爾在沙漠裏祈禱和齋戒,但是他的思想仍然留戀塵世(這是一位朋友對他的指責)。[303]狄奧菲盧斯召喚他到喧囂的城市參加宗教會議,懷揣著雄心的隱士立即同意前往。他獲得叔父的認可接受教職,成為頗有名氣且受人歡迎的傳道士。他那風度翩翩的姿態使得講道更為生動,清脆悅耳的聲調在大教堂吸引更多的聽眾,他的朋友被安排在適當的位置,好引起或附和大家的掌聲。書記用倉促的記錄保存他的講道詞,就效果而非文采而言可以與雅典的演說家一比高下。狄奧菲盧斯的過世,使身為侄子的西裏爾更能擴展勢力和實現理想。亞歷山大裏亞的教士分裂成兩個陣營,士兵和將領支持副主教的權利要求,但是那批勢不可當的群眾,用聲音和雙手支持受到敬愛的教士,經過漫長的39年時光,西裏爾終於坐上了阿塔納修斯的寶座(公元412年10月18日—444年6月27日)。[304]

就當時的狀況而論,西裏爾的野心已經獲得應有的獎賞,遠離宮廷的掌握,身為重要首府的領袖,現在的頭銜是亞歷山大裏亞的教長,逐漸篡奪行政長官的地位和權勢。城市的公立或私立慈善機構全部由他掌握,只要一句話就可挑起或平息民眾的情緒,人數眾多和宗教狂熱的帕拉波拉尼[305]全都盲目服從他的命令,這些人因為職務的關系,見慣了死亡的場面。這些基督教主教的世俗權力之大,使得埃及各地的行政首長都感到畏懼或憤怒。西裏爾對於迫害異端極為熱衷,為了能順利展開他的統治,大力鎮壓諾瓦替安派信徒(413—415 A.D.),這是最無辜而又無害於人的教派。他禁止他們舉行宗教儀式,在他看來是合乎正義和至當的行為;沒收他們神聖的器具,根本不在乎犯下褻瀆神聖的罪行。

獲得特權和寬容的猶太人,現在已經增加到4萬人,他們的權利得到愷撒和托勒密王朝所制定的法律,以及自亞歷山大裏亞建城以來長達700年禁令的保護,然而在沒有任何法律判決和皇室命令的情況下,教長竟在一天清晨率領暴民攻打各處的猶太會堂。猶太人沒有武器也毫無準備,根本無法抵抗,他們用來祈禱的聖堂全部被夷為平地,這位身為主教的武士將搶來的物品賞給部隊以後,把殘留下來還未信仰基督教的猶太土著,全部趕到城外。西裏爾或許可以為自己的行為提出辯護,說是猶太人因為富有而變得傲慢無禮,他們對基督徒抱著同歸於盡的仇恨,在不久以前一次惡意安排的動亂中(當然也可能是偶發事件),讓基督徒流血喪命。這樣的罪行理應受到行政官員的譴責,但是在任意殘殺的暴行中,無辜的民眾和罪犯混雜在一起,結果失去了一群富有而勤奮的移民,使得亞歷山大裏亞變得貧窮不堪。

西裏爾的宗教狂熱已經犯下《朱利安法》所列舉的罪行,但是軟弱的政府和迷信的時代卻使他逍遙法外,甚至還受到大眾的贊揚。奧列斯特曾經提出控訴,但是公正的訴狀很快為狄奧多西的大臣所遺忘,只有一個教士對其懷恨在心,表面裝出原諒這位埃及的行政長官的樣子。當奧列斯特的座駕經過街頭時,遭到500名尼特裏亞派僧侶的攻擊,衛兵看到這群沙漠的野獸只有逃跑。他認為自己是一位基督徒也是正統教會的信徒,對他們的行動提出抗議,得到的回答是被投擲一陣石塊,奧列斯特被打得滿臉鮮血淋漓。亞歷山大裏亞忠心的市民趕來救援,正義很快得以伸張,用手打傷他的僧侶當場受到制裁,阿摩尼奧斯死在扈從校尉的杖下。西裏爾下達命令將阿摩尼奧斯的屍體擡起來,用莊嚴的行列送到大教堂,並且將名字改為義士索馬修斯,他的墳墓裝飾著殉教紀念碑,教長登上講壇,為這名兇手或暴徒發表感人的賀詞。類似這樣表示敬意的舉動,可能會激勵忠誠的信徒加入他的陣營,聽從聖徒號召去勇敢戰鬥和從容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