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波伊西烏斯的人品學識和定罪遭到處決(524—525 A.D.)(第2/2頁)

一個人對無法達到的幸福抱著單純而無效的期望,法律不會加以制裁。別有用心的人認為波伊西烏斯的發言過於冒失,一旦暴君明了還不知道的陰謀事件,就不會對他優容。阿爾比努斯的辯護人很快就涉及與當事人同罪的危險,最初呈給東部皇帝的訴願書上被發現有他們的簽名(他們說是偽造的而加以否認),這份訴願書是請求東部皇帝從哥特人手中解救意大利。三個身居高位而名譽掃地的證人,出面證實羅馬大公的叛國陰謀。[67]然而,從事實來看他是清白無辜的,狄奧多裏克把他關在帕維亞的高塔之中,剝奪他接受公正審判的權利。遠在500英裏外的元老院,對這位名望最高的成員發布判決:籍沒家財後處死(524 A.D.)。在蠻族的授意之下,哲學家深奧的科學修養,被編造為褻瀆神聖和施用魔法的罪名[68];對元老院真誠和盡責的擁戴行為,被議員用發抖的聲音指責為罪犯。他們的忘恩負義倒是與波伊西烏斯的意願或預言相吻合,那就是在他以後,不會再有人犯下他這種罪行。[69]

當波伊西烏斯被釘上腳鐐,隨時準備引頸就戮時,他在帕維亞的高塔寫出《哲學的慰藉》一書。這部出色的作品不僅可以媲美柏拉圖和塔利的名著,而且就那個時代的野蠻作風和作者的親身體驗而言,更是不同凡響,別有見地。他在羅馬和雅典時,一直請求天上的導師能為他指出光明的道路,現在這導師來到他的牢房,恢復他的勇氣,為他心頭的傷口敷上消除痛苦的藥膏。他的教導是要他將長期的愉悅與短暫的災難做一比較,從命運的無常中體認新的希望。理性讓他明了地上的恩賜並不穩妥,經驗使他辨識事物的真正價值。他在享用的時候既然問心無愧,現在要舍棄這一切也不必惋惜。對於敵人無能為力的惡毒用心,要用不屑一顧的態度平靜看待。他們只要讓他留下德操,就等於使他獲得幸福。波伊西烏斯從人世到天堂一直在尋覓“至善”,曾經探索過機遇和氣運、自主和宿命、時間和永恒那形而上的迷宮。他要用敞開的心靈,試圖把道義和實質的政府所帶來的混亂,與上帝的完美屬性調和起來。像這種能安撫人心的題材,需求是如此明顯,內容是如此模糊,意義是如此深奧,即使完全不足以抑制人性的情感,但不幸的意念在深入思考以後也能得到充分的解釋。這位智者能把內容豐富的哲學、詩文和辯術,巧妙綜合起來寫成一本作品。他早已擁有大無畏的寧靜,那也是他全力追求的目標。

最後狄奧多裏克毫無人性的命令終於被執行,死神的決定使他不再忍受懸疑拖延的痛苦,能夠得到解脫。一根粗繩繞住波伊西烏斯的頭部,用力收緊直到他的眼珠凸出,這時再用棍棒把他打到氣絕,算是開恩而不是酷刑了。[70]但是他的天才卻能永存,散發出知識之光,照亮拉丁世界最黑暗的時代。哲學家的作品被名聲最顯赫的英國國王[71]翻譯出來,以奧托為名的第三個皇帝[72],把這位正統教會聖徒的遺骨遷入更為光榮的墓地。波伊西烏斯從阿裏烏斯迫害者那裏,獲得殉教者的尊榮和創造奇跡的名聲。[73]他在生命結束的最後時刻,得知兩個兒子和妻子以及德高望重的嶽父敘馬庫斯全都平安無事,還能得到一絲安慰。敘馬庫斯悲痛萬分以致不夠謹慎,也可以說是過於魯莽,對受冤朋友的死亡不僅公開哀悼,而且竟敢試圖報復。結果他被戴上腳鐐手銬,從羅馬送到拉文納皇宮。只有讓這位無辜而老邁的元老院議員流出鮮血犧牲性命(525 A.D.),才能讓猜疑的狄奧多裏克平靜下來。[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