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羞辱的和平條約和尼西比斯的放棄(363 A.D.)(第2/2頁)

約維安在短短的幾周時間內,便儼然擺出君王的架勢。[179]他對自由非常反感,更是厭惡真理。根據他的推斷,人民的不滿情緒可能使他們投向波斯政府,因而他發布了一道詔書,限所有的人在3天內離開這座城市,否則將處以死刑。阿米阿努斯曾用形象生動的筆調,描述當時人們普遍感到萬分絕望的情景,仿佛這一切都是他抱著無比憐憫的心情親眼所見。年輕的戰士滿懷憤怒和悲傷,離開他們全力保衛的城池。哀悼死者的人們來到兒子和丈夫的墳前,最後流灑幾滴告別的眼淚,眼看這座他們曾經為之流血的城市就要落入野蠻的新主人手中,使得陰靈慘遭褻瀆。年老的市民親吻自家的楣柱,抓住屋門不肯放手,他們曾在這裏度過無憂無慮的快樂童年。大路上擠滿前途茫茫的群眾,在這場大難臨頭的災禍中,階級、性別和長幼之分全都不復存在。每個人都盡最大能力帶走自己的家產,但是不可能馬上弄到足夠的馬匹或車輛,還是得把絕大多數值錢的家產都扔下。無動於衷的約維安保持冷酷的態度,更加重了這些不幸流亡者的苦難。後來他們在阿米達新建的住處安頓下來,這座新興的城市來了數量可觀的大批殖民者,很快就恢復往日的光輝,成為美索不達米亞的首府。皇帝對辛格拉和摩爾人的城堡,下達同樣的撤離命令,同時將底格裏斯河以東五個行省歸還波斯。沙普爾對這次勝利所帶來的榮譽和成果,感到極為愉悅。這次可恥的和平談判被視為羅馬帝國走向衰亡的重要轉折點。約維安之前的統治者,曾對僻遠而又無益的行省放棄管轄的主權。但自從建立羅馬城以來,羅馬的守護神,也就是守衛著共和國疆界的護界神,還從未在進逼的敵軍的刀劍下向後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