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異端教派和宗教爭論造成的重大影響(第2/2頁)

但是,這道嚴酷的詔書可能寫成以後未曾公布,或者是公布以後卻未曾執行。具體事實的例證和現存的黃銅及大理石紀念物可以證明,在君士坦丁諸子統治期間,異教徒的祭拜活動一直在公開進行。帝國的東部和西部,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仍然有一大批廟宇受到人們的崇敬,並未遭到毀損。篤信異教的群眾有幸在地方政府的贊同或默許下,熱烈享受獻祭、拜神和遊行的活動。這道血腥的詔書發布以後又過了四年,君士坦提烏斯親自拜訪羅馬的神廟,表現十分得體。一位異教的演說家公開推崇,認為是值得而後君王效法的榜樣。敘馬庫斯說道:

在位皇帝已同意灶神處女的特權神聖不可侵犯,將祭司的神聖地位賦予羅馬的貴族,批準支付公眾祭祀和犧牲費用的津貼。而且,盡管他自己信奉另一種宗教,但絕對無意在整個國家範圍內取消神聖的古老宗教活動。

元老院仍然通過莊嚴的敕令,把過去的君王封為神明,君士坦丁死後也和他生前百般詆毀和誣蔑的眾神坐在一起。努馬首先設立祭司長的名銜、章紋和特權,為奧古斯都所僭用,七位基督教皇帝都毫不猶豫地接受。皇帝從被他們拋棄的宗教所獲得的信仰絕對統治權,比起他們從信奉的宗教中所獲得的要大得多。

基督教的分裂延緩了異教的衰亡,皇帝和主教並沒有那麽大的興趣和熱誠要全力進行反對“非基督徒”的聖戰,在他們看來國內的叛亂罪行才是迫在眉睫的危險。根據已建立的不寬容原則,這種根除偶像崇拜的做法非常正當。輪流在帝國宮廷當權的敵對派系,對於盡管擁有強大力量卻日漸陵夷的教派,還是不願彼此關系疏遠甚或無謂地得罪。一切有關權威和潮流、利害和理智的動機全都對基督教有利,只是在他們還沒來得及普遍感受獲得勝利所產生的影響時,兩三個世代的時光就已經過去。一個源遠流長的宗教,很晚才在羅馬帝國建立起來,後來之所以受到許多人的推崇,並非是因為這些人經過慎思明辨的考慮,僅僅不過出於舊日的習慣使然。國家和軍隊的榮譽都被毫不珍惜地賞給君士坦丁和君士坦提烏斯的所有臣民,相當多的知識、財富和勇氣仍然被用於為多神教效力。議員、農民、詩人、哲學家的迷信來自不同的根源,但是他們對廟宇裏的神明同樣都很虔誠。受到禁止的教派獲得了讓人感到恥辱的勝利,無形中激起他們狂熱的情緒。而由於他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帝國的指定繼承人,一位從蠻族手中解救高盧的年輕而勇敢的英雄,現在已在暗中信奉祖先的宗教,他們的眼前又開始出現曙光。